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学物理实验核磁共振实验讲义

大学物理实验核磁共振实验讲义_第1页
1/24
大学物理实验核磁共振实验讲义_第2页
2/24
大学物理实验核磁共振实验讲义_第3页
3/24
FD-CNMR-I 型 核 磁 共 振 实 验 仪 说 明 书 上海复旦天欣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中国 上海 2 FD-CNMR-I 型核磁共振实验仪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磁矩是由许多原子核所具有的内部角动量或自旋引起的,自1940 年以来研究磁矩的技术已得到了发展。物理学家正在从事的核理论的基础研究为这一工作奠定了基础。1933 年,G·O·斯特恩(Stern)和 I·艾斯特曼(Estermann)对核粒子的磁矩进行了第一次粗略测定。美国哥伦比亚的I·I·拉比(Rabi 生于 1898 年)的实验室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获得了进展。这些研究对核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受到强磁场加速的原子束加以一个已知频率的弱振荡磁场时原子核就要吸收某些频率的能量,同时跃迁到较高的磁场亚层中。通过测定原子束在频率逐渐变化的磁场中的强度,就可测定原子核吸收频率的大小。这种技术起初被用于气体物质,后来通过斯坦福的F.布络赫( Bloch生于 1905 年)和哈佛大学的E·M·珀塞尔(Pu ccell 生于 1912 年)的工作扩大应用到液体和固体。布络赫小组第一次测定了水中质子的共振吸收,而珀塞尔小组第一次测定了固态链烷烃中质子的共振吸收,两人因此获得了1952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自从1946 年进行这些研究以来,由于核磁共振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深入物质内部而不破坏样品,并且具有迅速、准确、分辨率高等优点,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今已从物理学渗透到化学、生物、地质、医疗以及材料等学科,在科研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公司生产的FD-CNMR-I 型核磁共振实验仪由边限振荡器、磁场扫描电源、磁铁以及外购频率计、示波器等组成,它具有调节方便、信噪比高、教学效果直观等特点。是大专院校优良的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仪器。 二.原理 对于处于恒定外磁场中的原子核,如果同时再在与恒定外磁场垂直的方向上加一交变电磁场,就有可能引起原子核在子能级间的跃迁,跃迁的选择定则是,磁量子数m 的改变为 1m,也即只有在相邻的两子能级间的跃迁才是允许的。 这样,当交变电磁场的频率0 所相应的能量0h刚好等于原子核两相邻子能级的能量差时,即 000BBghNN (1) 时,处于低子能级的原子核就可以从交变电磁场吸收能量而跃迁到高子能级。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原子核系统在恒定和交变磁场同时作用下,并且满足一定条件时所发生的共振吸收现象——核磁共振现象。 3 由式(1)可以得到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大学物理实验核磁共振实验讲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