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 :狂犬病防治现状1 狂犬病防治现状xxx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甘肃兰州,730070)前言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V)感染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病死率近乎100%。该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 人类患者多因被携带病毒的家畜或野生动物抓伤咬伤而感染,近年来也有由于器官移植而感染该病的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现今世界上有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狂犬病, 每年死于狂犬病的患者在55000人以上,而且部分患者由于漏诊或其它原因导致病情未能及时上报,人狂犬病的发病率及患病人数可能均远高于统计数字。中国是狂犬病最为流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的年报告死亡例数都在2000 例以上,长期位于我国各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的前3位,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正文1、狂犬病及流行概况狂犬病 (Rabies)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 ,RABV)感染引起的高度致死性脑脊髓炎, 所有种类的温血动物, 不分年龄大小, 均对狂犬病易感,犬的狂犬病俗称疯狗病(Mad Dog Disease),能使患病犬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发作时往往表现攻击行为, 咬伤人或其他种类动物个体, 造成犬群或犬科野生动物狂犬病的外溢,从而导致人、家畜如(牛、马、羊、猪、驴、鹿、水牛等)和其他温血动物(如猫、狐、黄鼬、鼬灌、猪、灌、狼、烷、熊、臭鼬、鼠等)的感染。其中人的狂犬病又叫恐水症(Hydrophobia );小鼠、兔等啮齿类可通过接种病毒发生感染, 但在自然情况下, 这些动物种类一般不会形成狂犬病的传播或流行。在没有有效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狂犬病可在犬群或野生动物种群中长期传播并持续存在, 可将这些动物称为狂犬病的贮存宿主(Reservoir ),在南美的吸血蝙蝠和北美的食虫蝙蝠, 狂犬病病毒可长期存在而不发病,但在咬伤家畜或人xxx :狂犬病防治现状2 以后,可以导致家畜和人感染患病,因此这些蝙蝠也是一类重要的贮存宿主,犬等动物在感染狂犬病病毒出现临床症状时,可以通过咬伤将狂犬病病毒传递给人、家畜或其他动物, 因此,又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 故又称传播宿主 (Vector )人和家畜被感染后,一般情况下不会继续传播本病或因为流行而发生本病的溢出,因此通常叫做终末宿主(Victim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美洲蝙蝠携带RABV外,在西亚、欧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国家 , 部 分 食 虫 蝙 蝠 、 食 果 蝙 蝠 还 携 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