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八大精神,办人民满意教育关注学生成长,彰显教育价值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决定未来。放眼全球,知识经济的时代大潮汹涌澎湃,当代际竞争的领域已悄然转到民族素质的竞争。知识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许多发达国家都纷纷把教育和人才优势作为国家最核心的战略利益。美国在2002年1月,布什总统正式签署《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法》,把“创建一种成就的文化、改进学生的成就、发展安全学校培养学生坚定的品格”作为重要战略目标。2008年,德国推出“通过教育实现起飞”的人才培养和动员计划,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2008年,日本颁布了《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提出今后十年日本教育的远景目标,强调“教育立国”。党历来重视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特别是在世纪之交,党根据国际国内形新变化,1995年5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并旗帜鲜明地向全党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3年5月,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教育第一”行动,成为全球十个倡议国之一,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周年活动发表视频贺词,向世界承诺,中国将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教育寄托着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教育发展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这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的正确抉择,这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共圆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是教育的归宿;教育,是实现人民满意的重要途径。何谓教育?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学生成长的内容是丰富的,学生成长的途径是多样的。十八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向是正确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当前学校教育的发展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在高考指挥棒重压之下,普通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趋势愈演愈烈,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影响下,基础教育的功利性问题特别突出,有的学校异化为“高考超级工厂”,学生异化为“学习的工具”、“考试的机器”,学生的表现几乎完全用各种数字来量化。一个个原本求知欲非常旺盛的生命,经过十二年基础教育的打磨,慢慢有了厌学情绪,高考结束时,很多学生用撕书的方式来告别中学时代,这是对知识的亵渎,更是对教育的警醒。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成长更是教育的目的。关注学生成长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既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更是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1贯彻十八大精神,办人民满意教育关注学生成长,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引导。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托马斯·富勒“知识使好人更好,使坏人更坏。”“真正的幸福建立在美德之上。”教育是育人的工作,德育关系到育人的方向,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德育为首,全面育人,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学生的道德成长不是自发的,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有人说,教师是一本书,名字叫影响。杜威把教师比喻为上帝的代言人、天国的引路人,可见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师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提高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