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嗜水气单胞菌讨论现状一、流行及感染情况嗜水气单胞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根据有无运动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嗜冷性、 非运动性的气单胞菌,另一类为嗜温性、 运动性的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属第二类,在气单胞菌属中是最重要的,它是气单胞菌的模式种。非运动性气单胞菌主要是对鲑鳟鱼等致病的杀鲑气单胞菌及其亚种。嗜水气单胞菌在过去有不同的名称,主要的名称有点状气单胞菌和斑点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存在于淡水、 污水及土壤。有很多资料记载,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 家畜和人均有致病性,在动物疾病学和食品卫生学讨论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广泛地被分离到,如在淡海水鱼,淡水虾类,淡水蟹类中和养殖蛙体内,也能引起爬行类疾病。有许多报道证明它也能感染人类发病,最常见的是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急性霍乱。同时,它广泛分布于人类的食物链,供水系统和土壤中。嗜水气单胞菌既是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条件致病菌,又是原发致病菌。可是,AUSTIN等报道嗜水气单胞菌一般在自然界是条件致病菌,充当继发病原而不是原发病原。嗜水气单胞菌一般与其它病原菌如温柔气单胞菌、 豚鼠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有密切关系,但由于鱼的品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病鱼的临床症状为局部损伤、 坏死、 水肿、 突眼及腹部膨胀,另外可能产生腹水、 贫血及破坏内脏器官,脾、 肾颜色变黑,肝变白,胆汁变黄。在鱼、 蛙类中由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而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鲈鱼和鲤鱼的”红痛病”;鲫鱼、 白鲢、 花鲢的”暴发病”,这些鱼出现典型的肌肉、 内脏的出血性败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症。在虹鳟,鲶鱼中的嗜水气单胞菌病被称为”坏死病”,这些鱼的嘴周围鳞片腐蚀,身体的深部出现坏死及烂鳃。虹鳟鱼由于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而得的病称为”红嘴病”,病鱼行动迟缓,一般由于色素的过量产生而体色发黑,口腔呈粉红或红色发炎,外表及内部器官均呈现局部出血,在病鱼的后期阶段,病鱼呈急速螺旋状运动,下沉,腹部朝上直至死亡。”红腿病”蛙的后肢及腹部呈现出血性败血症,病蛙的心、 肝、 肾及脾受到破坏,并出现腹水。二、血清型嗜水气单胞菌有4种抗原,包括耐热的O抗原、 不耐热的K抗原、 鞭毛H抗原和菌毛抗原。Ewing等提出共有12种O抗原和9种H抗原,每组都能进一步分型。此后,日本国立康复讨论院(NIH)分出了44个O抗原血清型,而Thomas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52个血清型,从而达到了96个O抗原血清型,且O3、 O11、 O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