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一常见药物的主要毒性1、长春花碱类:神经毒性2、异环磷酰胺和环磷酰胺:出血性膀胱炎3、蒽环类:心肌病4、博莱霉素:肺纤维化5、门冬酰胺酶:过敏反应6、顺铂:肾毒性,神经毒性7、异环磷酰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8、丝裂霉素:溶血性尿毒性综合征9、紫杉醇:神经毒性,急性高敏反应易致毒性的化疗药物肺:博莱酶素,白消安,卡氮芥,甲氨喋呤,丝裂霉素,环磷酰胺心脏毒性:阿霉素,柔红霉素,盐酸米托蒽醌,丝裂霉素出血性膀胱炎: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神经病变:长春新碱,长春碱,紫杉醇,顺铂,甲基苄肼胰脏:L-门冬酰胺酶,链脲酶素肾脏损害:顺铂,高剂量的甲氨喋呤,丝裂酶素,链脲酶素肝损害(包括硬化):甲氨喋呤,6-巯嘌呤,L-门冬酰胺酶致癌作用(包括引起白血病):烷化剂,甲基苄肼,潜在的所有药物不育不孕:烷化剂,潜在的所有药物。过敏反应:L-门冬酰胺酶,博莱霉素,紫杉醇发热:博莱霉素,阿霉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处理预案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程度分级1级:局部反应,荨麻疹直径小于6厘米2级:荨麻疹累及范围广,但直径小于6厘米;或严重的局限性荨麻疹直径大于6厘米3级:严重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寒颤,呕吐,心动过速,躁动不安,血清病4级:严重低血压,休克,或上述任何症状合并有低血压和休克(心源性)1、2级过敏反应为局部过敏反应,3、4级过敏反应为全身过敏反应处理办法:12级用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抗过敏34级按过敏性休克方案处理2抗癌药物的外渗及处理常用的抗癌药物按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类⑴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坏死。⑵刺激性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径路疼痛,可有局部炎症反应、静脉炎、局部过敏反应等。⑶非刺激性药物:外渗后不对组织产生不良反应。腐蚀性刺激性Dactinomycin更生霉素Bleomycin博莱霉素Daunorubicin柔红霉素Cisplatin顺铂Doxorubicin阿霉素Carboplatin卡铂Epirubicin表柔比星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Mechlorethamine氮芥Dacarbazine达卡巴嗪Mitomycin丝裂霉素Etoposide依托泊苷Vinblastine长春碱Ifosfamide异环磷酰胺Vindesine长春酰胺5-Fluorouracil5-氟尿嘧啶Vincristine长春新碱Paclitaxel紫杉醇Novelbine诺维本要减少抗癌药物的外渗,关键要加强对使用抗癌药物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使用腐蚀性抗癌药物时,避免外渗的发生重在预防。防治措施⑴选择一条合适的静脉。⑵用头皮针建立静脉通路。⑶用一次性针筒冲入8~10ml生理盐水,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回血情况,确认静脉回血良好。⑷确保静脉通畅后,才可接上稀释好的抗癌药物⑸缓慢注射,阻力要小。⑹每注射1~2ml应检查有无回血。外周静脉发生外渗的处理⑴如果病人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输液。⑵根据需要原位保留针头。⑶用针筒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⑷使用相应的解毒剂。解毒剂经静滴给药时,量要适当,避免局部区域压力过大。皮下局部注射解毒剂时应先拔去针头⑸抬高肢体或注射部位48小时,病人应注意休息。⑹必要时请外科会诊,清除坏死组织或考虑手术治疗。⑺避免外渗部位受压。⑻记录外渗液量、输注部位、药物浓度、病人症状及累及范围等。中心静脉(CVC)发生外渗的处理⑴一旦病人感觉CVC部位有不适、疼痛、烧灼感、肿胀、胸部不适或输液速度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输液。⑵如果是皮下埋泵,应评价针头的位置是否合适⑶尽可能回抽渗出液。如果渗出是针头滑出埋泵所致,尽可能通过针头吸出渗出液,如果无法吸出,则拔除针头,从皮下抽吸残留液。⑷给予适当的解毒剂。通过埋泵输注解毒剂应避免液量过多引起局部压力过大,注射后应及时封泵。⑸同外周静脉外渗处理⑹~⑻步骤。⑹必要时拍正侧位胸片,确定渗液的原因及影响范围,并请外科会诊进行手术处理。各种解毒剂烷化剂:顺铂、氮芥局部解毒剂;1/6或1/3M硫代硫酸钠处理原则:用4~8毫升10%硫代硫酸钠和6毫升无菌注射用水配成1/6或1/3M溶液,外渗1mg氮芥或100mg顺铂需局部注射2毫升该溶液。丝裂霉素局部解毒剂;50~99%(w/v)二甲基亚砜溶液处理原则:局部注射1.5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