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美文赏析教案

美文赏析教案_第1页
1/6
美文赏析教案_第2页
2/6
美文赏析教案_第3页
3/6
徐志摩教学目标: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难点: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电教法、语感教学法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课文导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作者及背景介绍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 16 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 1922 年 3 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 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 年 10 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 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 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 1928 年 11 月 6 日,地点是中国海。但他这次重游康桥的时间,却是在 7 月底的一个夏天。他是在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就在一个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砰砰直跳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的。所谓“康桥”,现在通泽“剑桥',即着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因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常怀有一股特殊的感情。遗憾的是,因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他。于是,他一个人就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美文赏析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