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细胞癌专题知识讲座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组织病理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五、治疗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简称鳞癌,又称棘细胞癌,是一种发生于上皮细胞的肿瘤。皮肤性病学(第9版)鳞状细胞癌1.紫外线照射、放射线或热辐射损伤2.化学致癌物如砷、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煤焦油、木馏油、石蜡、蒽、烟草焦油、铬酸盐等。3.病毒感染特别是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30和33型感染。4.某些慢性皮肤病如慢性不愈合伤口、慢性骨髓炎、长期的盘状红斑狼疮、汗孔角化症(尤其是线状)等均可诱发或继发鳞状细胞癌。5.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皮肤病如着色性干皮病、白化病等患者本病发病率较高。6.免疫抑制器官移植、HIV感染等。皮肤性病学(第9版)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皮肤性病学(第9版)鳞状细胞癌二、临床表现1.好发人群老年人。2.好发部位曝光部位皮肤。3.典型皮损(1)皮损初起常为小而硬的红色结节,境界不清,易演变为疣状或乳头瘤状。(2)表面可有鳞屑,中央易发生溃疡,溃疡表面呈颗粒状,易坏死、出血,溃疡边缘较宽,高起呈菜花状,质地坚实,伴恶臭。(3)部分肿瘤可呈凹陷性,进行性扩大并出现溃疡,进一步侵犯其下方筋膜、肌肉和骨骼。4.预后鳞状细胞癌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理变化:不规则肿瘤细胞团块构成癌巢,侵入真皮网状层或更深,瘤细胞团由不同比例的非典型(间变)鳞状细胞和正常鳞状细胞构成。非典型鳞状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大小和形状不一,核增生,染色深,出现核分裂,细胞间桥消失,个别细胞出现角化不良和角珠。皮肤性病学(第9版)三、组织病理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皮肤性病学(第9版)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1.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可作出诊断。2.应用抗前角蛋白和抗角蛋白单抗进行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或在电镜下观察到张力细丝也可协助诊断。(二)鉴别诊断1.角化棘皮瘤2.基底细胞癌3.其他恶性皮肤肿瘤皮肤性病学(第9版)五、治疗(一)手术治疗(二)放射治疗(三)化疗治疗关键:根据肿瘤的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态等选择治疗方法。治疗应彻底,以免发生转移。(四)其他治疗(一)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为主,建议应用Mohs外科切除术。(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仅对部分患者有效。(三)化疗已经转移或晚期患者可试用顺铂、阿霉素或博来霉素等进行化疗。(三)其他治疗光动力疗法、维A酸、干扰素、电烧灼等治疗。皮肤性病学(第9版)五、治疗本节小结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是一种发生于上皮细胞的肿瘤。鳞癌好发于老年人曝光部位皮肤,初起常为小而硬的红色结节,易演变为疣状或乳头瘤状,表面可有鳞屑,中央易发生溃疡,易坏死、出血。组织病理表现为由不同比例的非典型(间变)鳞状细胞和正常鳞状细胞构成的癌巢,侵入真皮网状层或更深。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