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环境毒理学复习纲要资料

环境毒理学复习纲要资料_第1页
1/9
环境毒理学复习纲要资料_第2页
2/9
环境毒理学复习纲要资料_第3页
3/9
1. 环境毒理学: 研究环境污染物, 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2. 绝对致死剂量(LD 100):能引起所观察的个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3. 半数致死剂量(LD 50):能引起所观察的个体50%死亡的剂量。4. 最小致死剂量(MLD 、LD min、LD 01):引起群体中个别死亡的最低剂量。低于此剂量,不会出现死亡。5. 最大耐受剂量(MTD 、LD 0):一个群体中不会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6. 最小有作用剂量(MEL ):也称中毒阈剂量或中毒阈值,指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时, 在一定时间内, 使某项灵敏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MEL 确切应称为最低观察到作用剂量(LOEL) 或最低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LOAEL) 。最低观察到作用剂量LOEL :观察到任何效应的最低剂量。最低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LOAEL :可观察到有害效应的最低剂量。7. 最大无作用剂量(MNEL ):又称 NOEL 或称 NOAEL ,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后,用目前最为灵敏的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8. 无可观察效应剂量(NOEL) :又称未观察到作用剂量,不能观察到任何效应的最高剂量。9. 无可观察有害效应剂量(NOAEL) :又称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不能观察到有害效应的最高剂量。10. 急性毒作用带:又称一次作用带,是指半数致死浓度(剂量)与急性阈浓度之比值。该值与外来化合物一次作用的危害性成反比关系。急性毒作用带越宽,说明该化合物外来引起急性致死性中毒的危害性越小。也有作者提出的外来化合物引起致死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斜率来代表急性毒性作用带。毒性作用的类型1. 局部毒性作用 和全身毒性作用某些环境化学物可引起机体直接接触部位的损伤,称为局部毒性作用。环境化学物被吸收后随血循环分布到全身而呈现的毒性作用,称为全身毒性作用。2. 速发 和迟发毒性作用某些环境化学物与机体一次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引起的毒性作用称为速发毒性作用。迟发性毒性作用是指一次或多次接触某些化学物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呈现的毒性作用。3. 可逆 和不可逆毒性作用停止接触化学物后可逐渐消退的毒性作用称为可逆毒性作用。如果机体接触的化学物浓度, 接触时间短,损伤轻,可以认为是可逆的毒性作用。不可逆毒性作用是指停止接触化学物后,其作用继续存在,甚至损伤可进一步发展。如化学物的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环境毒理学复习纲要资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