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摘要】本文从课程论高度较严格地界定了“课程”和“网络课程”这两个重要概念,简要介绍了三种教学设计理论,以及与优质网络课程开发相关的四种重要信息技术:MultiAgents (多重智能代理)技术; 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GRID (网格)技术;NLP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关键词】课程;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多重智能代理;可扩展标记语言;网格;自然语言处理一、 什么是网络课程目前关于网络课程的概念相当混乱,各有各的说法。 如果对网络课程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楚,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又从何说起?至于优质网络课程那就更谈不上了。但是,要了解什么是网络课程,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课程。1、什么是课程课程到底是什么?这是课程成为专门研究领域以来,学者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 尽管课程论已是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学科,而课程概念迄今仍未在教育界取得共识; 关于课程仍缺乏比较权威的、 统一的科学定义。例如,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黄政傑博士在其撰写的“课程改革”专著中,曾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29 种课程定义,按其所强调特征的不同分成四大类[1]:(1)课程是学科和教材(强调课程是学科内容);(2)课程是经验(强调课程是学生获得的各种经验);(3)课程是目标(强调课程是教育系统欲达到的目标);(4)课程是计划(强调课程是为教学制定的计划;而教学是使计划得以实施的行动。所以,国外有不少专家认为[2],是否“实施”,实际上是课程与教学的区别所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施良方教授在其撰写的“课程理论”专著中,则将90 年代中期以前国际上比分较有影响的多种课程定义分为以下六类[3]:(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4)课程即学习经验;(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6)课程即社会改造。在总结国内外关于课程的各种观点与说法的基础上,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王策三教授把课程定义为“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4] ;另一位著名教学论专家李秉德则认为“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5] 。王策三的课程定义包含“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这两个要素;李秉德的课程定义由于涉及课内外的教学内容纲要、目标体系以及教与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