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工厂大撤离珠三角工厂大撤离—— 《劳动合同法》实施触发多米诺效应,“世界工厂 ”面临转移之痛核心提示:新年的元月,入冬的珠三角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移之痛:上千家鞋厂倒闭,万余港企面临关闭潮,更多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计划迁离或难以为继惠州火车站。东莞-郑州的火车来了,农民工们井然有序地登上回家的列车。随着传统密集型产业在珠三角的撤离 ,昔日 “世界工厂 ”的热闹场景和每年汹涌的民工潮或将成为历史。“ 30年河东, 30 年河西。 ” 1 月 16 日,佛山祖庙汽车站。 湖北外来工肖汉军, 和七八个同乡守着大堆包裹在站前广场的冷风中等待,在跨上驶离这座南方城市的客车之前,肖汉军留下上述感叹。逼近年关,然而肖汉军一行这次回家,不为过年。大半个月前他们所在均安镇的牛仔加工厂倒闭,在领到最后的工资补偿款后他们集体撤离。明年开春,他们从家乡出发的目的地将可能是苏州的某个工厂。 34 岁的肖汉军几乎落泪,他依然记得10 多年前初来广东,和另一批同乡挤在火车上时的兴奋和憧憬。如今一切已成烟云。新年的元月, 入冬的珠三角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移之痛:上千家鞋厂倒闭, 万余港企面临关闭潮,更多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计划迁离这里。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曾独领风骚多年的珠三角,昔日热闹、辉煌的“世界工厂 ”的场景或将成为历史。迁出去,引进来,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代产业体系升级,是现实,也将是历史的必然。脱胎换骨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企业、 外来工大搬移后的珠三角,将迎来怎样的未来?在时下高压、躁动、犹疑、对峙交织的阵痛中,珠三角正站在裂变的十字路口。 20 年来最严峻时刻“没有谁愿意走,但没办法再撑下去了。”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上升,招工难,出口贸易受抑,政策频繁调整,刚刚又颁布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和“两税合一 ”新政, “我们的头上悬起了一把把刀!”“珠三角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就如同一张越来越紧的网。”“什么都涨了,赚不到钱,连工人都难招。”“这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一年内倒闭上千鞋企元月 1 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给了部分企业决定迁离的最后一掌。鞋企大面积溃退,致命的还是企业长期以来的 “内伤”,《劳动合同法》只是压迫的 “最后一根稻草 ”梁嘉耀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越南地图,他指着版图南部平阳省易安县的位置说:“明年,我们的新厂将迁往这里。”没有乔迁的喜悦。梁嘉耀摊开手,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