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面部化妆一般过程为卸妆、洁面、补水、涂抹营养类化妆品、涂抹隔离类化妆品、涂抹彩妆类化妆品。为什么?2、化妆品赋形主要是水溶成分与油溶性成分通过乳化均匀混合,用一些高分子物质增稠。3、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联合发布的《化妆品通用标签》规定(GB5296.3-2008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在化妆品销售包装的可视面上应真实地标注化妆品全部成分的名称,含量大于1%的成分应按加入量的降序列出,加入量小于或等于1%的成分则可在之后以任意顺序排列成分名称。4、化妆品中成分使用天然提取物,有何优点和缺点5、化妆品中常见有害成分包括:重金属及其它有害元素(铅、汞、镉、砷等)、激素、对苯二酚及间苯二酚、甲醇、强氧化剂(过氧化氢,又叫双氧水)、荧光增白剂。6、从安全角度看化妆品配方原则是:化妆品成分应尽量简单、功效成分明确、尽量采用皮肤自身成分、防腐剂和香精等成分含量尽量少。化妆品中应多使用天然提取物替代一些功能成分()7、从化妆品的成分标注中可以看出该化妆品中是否添加了有害成分()8、如何购买到安全的、适合自己的化妆品?9、皮肤的pH值一般是中性的()10、青春期毛孔变得粗大是因为皮肤中胶原蛋白少的原因。()11、化妆品中哪些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第三章1、表皮层外覆盖了一层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皮脂的化学成分:甘油三酯、角鲨烯、蜡、脂肪酸、胆固醇等。2、表皮平均厚度0.2毫米,从外到里有: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层。角质层的构造、作用、含水量?角质细胞大小?角质细胞间隙大小?角质细胞间隙由脂质(50%神经酰胺、25%胆固醇和10%饱和脂肪酸)双分子层构成基底层: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此层细胞不断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角朊细胞从基底层移至皮肤表面并脱落需要大约28天(表皮更新周期),如果角化紊乱,会出现角质细胞堆积,皮肤变得粗糙干燥。基底细胞中有大约1%的黑色素细胞。3、表皮层中,化妆品应用(可以做些什么)?真皮层中化妆品的应用?4、化妆品中的高分子成分,比如增稠剂一般不会引起皮肤过敏()卡波姆、黄原胶、阿拉伯树胶等高分子物质在化妆品中不会引起过敏()5、影响化妆品成分吸收的主要因素:成分分子大小和极性、化妆品的状态。在角质层中化妆品成分的渗透和扩散作用主要有细胞间隙扩散和细胞膜的扩散两种,脂溶性、非极性物质易通过细胞间隙的脂质双分子层扩散(几十纳米级),而小分子的水溶性物质和极性物质易通过角质细胞扩散(几纳米级)。6、毛囊和汗管在皮肤上占比表面积小,其吸收可以忽略不计。毛囊和汗管因难以清洁,一般不主张作为化妆品吸收途径,故涂抹营养类化妆品前应收缩毛孔。7、促进化妆品成分吸收的方法?(包括涂抹化妆品时,涂抹者应怎么做以及化妆妆品为促进吸收采取的方法)8、由纤维(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构成。另外神经、毛细血管、汗腺及皮脂腺、淋巴管及毛根等组织均处于真皮层中。构成纤维的胶原蛋白占真皮层的75%,呈螺旋状,构成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支架,赋予皮肤弹性。胶原蛋白可能通过皮肤直接补充()基质是一种无定形的、均匀的胶样物质,充塞于纤维束间及细胞间,是提供营养成份及物质代谢的场所,主要成份透明质酸和水,基质中还有一些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真皮层中的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都是成纤细胞产生的。真皮层中吞噬微生物、代谢产物、色素颗粒和异物,起清除作用的是组织细胞。皮肤表皮层的损伤可以通过表皮更新修复,但损伤达到真皮层,皮肤会有疼痛等不适感觉,可能会留下疤痕。所以使用化妆品时,如果皮肤会有疼痛等不适感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补救措施。9、在真皮层中成纤细胞负责产生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10、不同年龄阶段皮肤护理工作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11、谈谈成年人使用婴幼儿化妆品的利弊12、谈谈皮肤护理为什么要应坚持“多方式、多途径”原则?13、缺水的皮肤更易吸收化妆品中的成分()14、皮肤的损伤达到了真皮层,易留下疤痕()15、化妆品擦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