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地区内生矿床远景区综合预测报告课程:矿产勘查学班级:10011133学号:1001113309姓名:林良平日期:2014 年 4 月 4 号一、自然地理与交通概况大黑山地区地势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博竹山海拔3 000 余米,山谷低地海拔一般为1000 余米,一般山区海拔在1 400m 以上。区内水系发育,但多属间歇河,常年河以南盘江为主要河流,山间湖泊和水库较多,基本上能够满足工农业用水的需要。工作区地处高原,气候温凉,坝区年平均气温20~22℃,最高达 39~40℃,最低8~10℃。山区冬季最低气温为-2.4~10℃,常有霜雪。大黑山地区交通便利,有铁路与外界相通,区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在大黑山西南部有双新市、西北部有桥头镇,人文氛围浓厚。二、成矿地质背景1.地层工作区内沉积岩广泛发育,占总面积的90%以上,除震旦纪、志留纪和白垩纪缺失外,其他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二叠系、三叠系分布最为广泛,其中二叠系的龙潭组和三叠系的法郎组多为外生矿产铝和锰的主要赋存部位,东岗岭组与铅锌矿有关,永宁组泥灰岩与汞锑矿有关。由区域岩相古地理图可知,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江盘附近,主要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相,上二叠统以后地层多被剥蚀。详见矿产地质图和地层简表(附图 2,表Ⅲ一1)。2.构造工作区处于川滇SN 向构造和南岭EW 向复杂构造带西缘地区的交接地带。区域构造由于经历了多期变动而极为复杂。EW 向构造、SN 向构造等自成体系(附图2)。不同规模及时代的构造控制了相应的地层、岩体及矿产(床)的空间分布(附图2)。区域性断裂对热液矿床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分别起到了导矿、运矿及容矿作用,决定了相应矿床(点)的空间定位。次级断裂、裂隙、层间错动及它们之间的复合交汇处,背斜倾没端的张性裂隙均为有利的成矿部位(附图2、图Ⅲ-2)。3.岩浆岩工作区内的岩浆侵入活动具有多期性特征,其中以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最为强烈。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工作区的东南角及西南角。各侵入期及其主要岩体特征如表Ⅲ一 1 所列。其中,四角山、北炮台岩体绝对年龄经测定为91Ma,白沙冲、牛角寨岩体的绝对年龄经测定为62~72Ma。燕山期各侵人体中副矿物普遍发育,含量较高者为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其次是独居石、磁铁矿。此外,博竹山岩体出现含量较高的绿帘石和电气石;四角山岩体具有多量的褐帘石、榍石和黄铁矿;牛角寨、白沙冲岩体发育较多的铌铁矿及萤石。燕山期锆石晶形特征为(100)柱面与 (111)锥 面 组 成 的 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