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章 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平衡(IS-LM-BP 模型) 教学目标: (1)掌握IS-LM 模型的基本含义; (2)掌握BP曲线的内涵和变化规律; (3)理解在资本完全流动下和浮动汇率制度下,产品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达成的条件和恢复平衡的机制; (4)理解浮动汇率对产品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实现的影响。 (5)理解资本流动性差异对产品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实现的影响。 (6)理解在不同资本流动性和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差异 授课时间:4 课时 一、 IS-LM-BP模型基本涵义 仍然假定市场价格是给定的。 (一)IS曲线——产品市场的均衡 总需求的构成 消费:DcYcC0,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 2 投资: iRII0,投资是利率的函数,R 在产品市场上是外生变量,由货币市场决定 政府支出:G,在模型中被视为外生变量 国外净需求:假定IM 受本国收入的影响,出口收汇率影响,汇率在该模型中为外生变量。NX(Y)=EX(e) – IM(Y),其中EX 与汇率正相关,IM 与收入正相关。 IS 线的表达式: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000m YIMeEXGiRITYccY 利率表示为产出的函数: YimcMeEXGIcTciR)1(])()[1000 IS 线的形状与变化: 斜率:负值, i越高,即投资对利率的反应越灵敏,斜率越低,IS 线越平缓。 3 向均衡状态的调整: A 点意味着总供给大于总需求:A 点与均衡点E 点相比,利率均为R*,故投资需求相同,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也相同,只有消费需求不同。A 点市场上的产品数量为YA,即总供给为YA,与E 点相比总供给增加了(YA- Y*),但总需求只增加了 c(YA- Y*),因此该点表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恢复均衡的过程:通过存货调整实现均衡。由于价格是给定的,所以价格机制不起作用,数量调整通过合意存货机制实现。 B 点意味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 IS 线的移动: 自发变量变化:所有自发变量(下标有0 的变量)的提高都会使 IS 线右移,下降使 IS 线左移。 R 0 Y 图 10-1 IS 曲线调整与变化 A B R* YA YB Y* IS E 4 财政政策:支出(G)增加和税收(T)减少会使IS 右移; 世界利率水平:汇率(e)提高,IS 线右移 (二)LM 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需求的构成: 交易性需求:bYL 1,收入越高,交易性需求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