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修观(观行)?

如何修观(观行)?_第1页
1/8
如何修观(观行)?_第2页
2/8
如何修观(观行)?_第3页
3/8
1 如 何修观(观行)? 吕真观 修行的入手方便有两种:禅定和观行。修习禅定要守护根门、降伏五盖才能发起初禅,所以必须严守戒律。而观行最重要的是正确的知见和方法,对于戒律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一般说来,只要能够控制在不起重大烦恼的范围,就可以了。如果以经教来说,真正会障碍证初果的是五逆、毁谤三宝之类的重罪。佛弟子不太会犯五逆罪,却经常毁谤三宝,这是一般人无法证果的主要原因。 攀缘心很重的人,最好是从观行入手。观行的梵语叫做毘钵舍那。毘钵舍那修什么东西?以声闻法来讲,它观察的是六见处。你从观行开始入手,不必在守护根门上面下功夫,你只要搞清楚世界跟生命的真相就可以了。修毘钵舍那的关键在哪里呢?你对于经典要有正确的理解,但这个条件对一般人来讲是很困难的,所以必须要有善知识的教授。 修观行,必须要有善知识的教授。在论上的出处:《瑜伽师地论》“毘钵舍那最初必用善友为依。” (修行入手方法只有两种:1.毘钵舍那(法相的观察)2.奢摩他(禅定)。修观行,必须要有证果的善知识为依靠,如果没有听闻证果的人说法,自己想看懂《阿含经》几乎不可能。) 观行才能获得智慧。 大部分的佛学著作,把佛教当成是哲学或信仰,不考虑佛教和现实的关联。但是我们不这么做,因为如果跟现实无关,在佛法里头叫戏论。有的东西意境非常地高远,但是你问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讲不出来,这个就是戏论,我们学佛不要落到这个陷阱去。 现实体系是繁复的,所以只要是描述现实体系的佛学著作,必然十分细腻。在佛学里面,最细腻的首推唯识学,有的人看了很受不了,就批评:「佛法很简单,不要执着就好了!你现在搞得这么麻烦干什么?」这是两种错误的观念造成的。第一种错解,以为禅定就是全部的修行,所以他会尽量让自己不受到外境的干扰,让自己安住在无有语言文字思维的定境当中。第二种错解,则是对世俗谛2 和胜义谛(第一义谛)的混淆。他以为胜义谛超过世俗谛,而胜义谛是离言离相、没有分别的,所以就把不分别当成是主要的修行方法。 第一种观念为什么是错的?我们知道,佛法的修行离不开止、观。止,又称为奢摩他,也就是禅定、制心一处。观,又称为毘钵舍那,也就是观察法相得到智慧。禅定虽然很重要,但外道也修习禅定,所以它并不是佛教修行的特征,如果把禅定当成修行的全部,就不是佛教的修行。 第二种观念为什么是错的?胜义谛固然是离言离相,但胜义谛的修习必须从世俗谛的观行入手,世俗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如何修观(观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