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培训材料 幼儿园如何提高家长工作的时效性 家庭是儿童出生和教养的发祥地,幼儿园是儿童生长和发展的熔炉,没有千差万别的家庭,也就没有五彩缤纷的幼儿园。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素质,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家园合作。 当今社会不乏有这样的观念: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自己只管孩子吃、穿、住;也有家长认为,自己文化素质不高,不懂教育;还有家长认为家长参与教育是幼儿园无能的表现。然而我们知道,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第一环境,也是对儿童成长影响最直接最密切的一个环境。在幼儿时期,孩子年龄小,对家长的依赖性大,依恋情感深,家庭的影响作用就更大。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起来,共同合作,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当今有一部分家长力求子女适应社会需要,把过高的期望值加压在孩子身上,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低龄高读,小班的幼儿要求会写字,中班的幼儿要求会认读写拼音,似乎都想赶在 5 岁以前把学前班的课程学完。幼儿园教育如果也为求迎合家长的需求,以牺牲幼儿全身心和谐发展为代价,填鸭式地给幼儿加压超前完成学习任务的话,我们的幼儿是何等的不快活,我们的幼儿教育是何等的徒劳无功。 因此,幼儿园对家长工作做了一些探索: 一、家长工作对幼儿成长、对幼儿园办园的重要意义 1、现代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认为: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最自然的生态环境。人类最初的幼儿教育是家庭承担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责任转移到幼儿园。幼儿教育发展到今天,从“还幼儿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态”的观点出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又重新受到重视,时至今日,幼儿教育离不开幼儿园,但幼儿园却不能取代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为儿童今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瑞典的贝肯罗斯博士认为“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幼儿入园前在家庭里生活的经历、积累的经验、形成的行为习惯、获得的能力,特别是语言等等对幼儿园教育有重大的影响和制约,进园后的教育效果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 2、《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这个定义明确了幼儿园的性质和地位(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机构)(学制系统的第一环),也依此而决定了幼儿园的双重任务,一是使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