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简介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简介_第1页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简介_第2页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简介_第3页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简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一、发现过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开始的研究开始于1969年,捷克科学家 Musilek 等人在一种蘑菇( oudemansiella mucida )中首次发现了 strobilurin A ,并将这种物质用于治疗人类的皮肤病。 Oudemansin A 是继 Strobilurin A 之后从腐朽的松木长出的蘑菇中分离出来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抗生素。OOOstrobilurin AOOOoudemansin A随着越来越多具有杀菌活性的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天然抗生素的相继发现,有关其生物活性、结构确证、作用机理和全合成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从而也引起了农药公司和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1982年,英国捷利康公司和德国巴斯夫公司最早展开了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捷利康公司人员研究人员在Strobilurin A 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打破其共轭三烯结构,合成了大量的以β-甲氧基丙烯酸酯衍生物为先导的杀菌剂,但仍未达到田间试用的要求。生测表明含(E)-β-甲氧基丙烯酸酯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而含 (Z)-式的则没有活性。 1986年获得含天然 (E)-β -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基团的 strobilurins 合成物的专利权, 1992年成功开发出了嘧菌酯 (azoxystrobin) ,并于 1996年成功上市。 2000年又公布了啶氧菌酯,并于2002年上市。捷利康公司这类最早专利的发布阻碍了巴斯夫公司对该天然毒性基团的研究工作,但是巴斯夫公司发现了 (E)-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的电子等排体,即(E)-甲氧基亚氨基乙酸甲酯基团。与合适骨架连接后也能提供活性, 并最终实现了醚菌酯(kresoxim-methyl) ,在1996年上市。巴斯夫继 1996年向市场推出醚菌酯以来,于2002年、2004年和 2007年又成功上市了吡唑菌酯、醚菌胺和肟醚菌胺, 其中吡唑菌酯是目前活性最高的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拜耳1998年公布了肟菌酯, 1999年该产品推向市场。 1994年发现氟嘧菌酯,于 2004年投放市场。 1998年发现、 2001年上市的咪唑菌酮虽然结构上不同于strobilurins 类杀菌剂 , 但与 strobilurins 类杀菌剂具有同样的交互抗性基团, 目前该产品也归于拜耳。 日本盐野义是从事该领域研究最早的公司之一,1993年研究发现的苯氧菌胺 , 1999年上市 , 成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优良杀菌剂。二、作用机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活性来源于它们能键合在细胞色素b ( Cytb) 的还原型辅酶 Q的氧化位点 (Qo位点) , 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 也因此称为Qo抑制剂。细胞色素 b是细胞色素 bc1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