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中国留守儿童教育政策分析2010.3 伴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为促进留守儿童发展,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各地学校和社区进行了不懈探索、 形成了多元化关爱模式。为正确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现有留守儿童政策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着重于政策分析--通过对留守儿童政策文本和实践模式的梳理,剖析现有政策之优劣,提出留守儿童政策的努力方向。研究资料主要来自三方面:(1)2005-2007 年,华中师范大学课题组在中国五省实证调查和田野访谈中获得的信息;(2)2007 年 2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为课题组提供的中国部分省市留守儿童政策文本;(3)2007 年 3-4 月,华中师范大学课题组成员从网络和报刊杂志搜集的有关各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需要指出的是,2006 年 12 月华中师范大学课题组已经完成了对湖北、安徽、河南、四川、河北等五省留守儿童的实证调查。在此调查基础上,我们对中国五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与儿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理解。作为后续研究, 留守儿童教育政策分析着力于讨论政策设计与政策实施对农村留守儿童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下面,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政策描述; (2)政策分析; (3)政策建议。一、政策描述总体看,中国目前各地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中央政策法规”、“地方政策文本”和“典型关爱模式”。(一)中央政策法规1、关于农民工地位与权益保护2006 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 《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 )。《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指出:“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尊重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发挥企业、社区和中介组织作用,为农民工生活与劳动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输出地政府要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社会各方面都要树立理解、尊重、保护农民工的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关心帮助农民工的公益活动”上述政策法规对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给与清晰定位,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