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一、说教村。(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完成第28~29页的例1~2以及下面的“做一做”,第31页练习五第4题。(二)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在三年半前学生已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打下基础。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三)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二、说教法。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小组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以四组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四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三、说学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二)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三)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必要时可进行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四、说教学程序。(一)语言游戏引入。:课前的语言游戏,通过“调侃”的语气,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在“陷阱”中向学生提出课堂学习要求。同时,游戏方式中渗透着加法交换律的外形特点。(二)教学主题图。1、出示主题图。教师提问: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设计意图】这课时的教学时间恰逢我校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召开前后,因此教学时,从学生近期所关注的焦点——校运会为切入点,选择几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设良好的氛围。(三)探索新知。1、弄清了题意,我们再来思考一下,这道题该怎样列式?有几种不同的列式?(让学生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评论)2、教师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3、你还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思维进行举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教师提问:这四组算式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