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功能性状的定义、分类、研究的科学问题及性状间的权衡关系呆笨朝夕功能性状功能性状(functionaltrait):大约是在20世纪末,在植物学期刊中第一次正式出现,被定义为能够强烈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以及能够反映植被对环境变化响应的核心植物属性,这些属性是大多数植物具有的共有或常见性状功能性状植物功能性状:目前指对植物体定植、存活、生长和死亡存在潜在显著影响的一系列植物属性,且这些属性能够单独或联合指示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并且能够对生态系统过程产生强烈影响植物功能性状的分类常见的植物功能性状包括:形态性状(morphologicaltraits)和生理性状(physiologicaltraits)、营养性状(vegetativetraits)和繁殖性状(regenerativetraits)、地上性状(abovegroundtraits)和地下性状(belowgroundtraits)、影响性状(effecttraits)和响应性状(responsetraits)以及后来被广泛接受的软性状(softtraits)和硬性状(hardtraits)植物功能性状的分类软性状通常指相对容易快速测量的植物性状,如繁殖体大小、形状、叶片面积、树高等硬性状指相比软性状,更能准确代表植物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却很难直接大量测量的一类植物性状,如叶片光合速率、植物耐寒性、耐阴性等功能性状研究的科学问题1、功能性状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权衡关系(trade-off)2、功能性状在个体间、物种间以及地域间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形成原因3、功能性状沿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以及变化规律(与气候、地形、土壤养分等的关系)4、基于功能性状的功能多样性研究5、通过功能性状来研究局域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结构和格局)及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存活率、更新率、生长率、死亡率等)功能性状研究的科学问题6、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的关系7、以功能性状为手段,研究植被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8、功能性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指示作用9、功能性状与植物入侵10、功能性状对干扰的响应(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火烧、放牧等)11、功能性状与森林经营和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关系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物种的功能性状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其中最普遍的是权衡关系(trade-off).这种权衡关系是经过自然筛选后形成的性状组合,也称“生态策略”,即物种沿一定的生态策略轴排列于最适应或最具竞争力的位置这些权衡关系主要包括叶片性状间、叶片与枝条及树干性状间、繁殖性状与数量间、繁殖性状与幼苗叶片间、叶片与根性状间的权衡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种子作为植物生活史中唯一可以移动的阶段,种子大小、性状和数量,以及后来形成的幼苗性状间都紧密相关枝干在植物生活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包括支撑地上组织、保存水分养分以及传导树液.因而和树干相关的性状往往和植物的生理和结构权衡密切相关,如木质密度、导水率等植物生长率和死亡率间的权衡被认为是植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权衡轴。而生长率和死亡率间的权衡往往由植物的内在属性、光获取量及干扰共同决定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在植物不同的生长时期,植物需要控制生长、开花、传粉和结果的时间以合理分配资源。时间配置的不同不仅影响植物母株的生长,也影响子代的存活率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植物的各种功能性状在不同的环境调条件下权衡分配以使植物维持在最佳的生长或繁殖状态,关于功能性状的研究已涉及到从个体到生态系统水平,并延伸到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参考资料《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进展》呆笨朝夕,未来可期Thankyou!赠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