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楝酰胺(rocaglamide)的全合成讨论进展谢卓群 付滨 李洪森 王明安 李楠 肖玉梅 马永强 覃兆海*(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北京 100094)摘要 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楝酰胺(rocaglamide, 1)全合成方法, 对每一方法反应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作了全面分析。楝 酰 胺 (rocaglamide,1) 是 King 等 于 1982 年 从 楝 属 植 物 Aglaia elliptifolia 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环戊烷并苯并呋喃类化合物[1], 随后又有许多类似物被相继从不同的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由于楝酰胺具有优良的抗肿瘤活性及杀虫活性, 吸引了许多合成化学家及制药公司的关注, 现已建立起了一些全合成方法。在楝酰胺的结构中, 具有 5 个手性碳原子的稠三环结构的构建无疑是问题的关键, 也是很具挑战性的目标。本文按这一问题的解决思路对文献报道的全合成方法作一综述。1根据环丙烷并苯并呋喃稠三环的构建思路, 我们大致能够将其归纳为三类方法: 一、 分子内环化法1987 年, Davey 等首次对楝酰胺母体稠三环的合成进行了讨论, 她们采纳如下路线[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 3 5 6Reagents and conditions: i. (1) Me2SO4/K2CO3; (2) HCl-MeOH, 91% 。ii. 4, NaH, 61%。iii. BuLi-HMPA, -96℃, 74%。Scheme 1其中化合物 4 按下面的方法合成: 4Scheme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讯联系人。Tel: , E-mail: 该方法的优点是原料 2 能够很容易地从间苯三酚经过 Hoesch 反应来制备, 收率 50~76%, 较轻易地就得到具有正确取代基位置的 A、 B 环, 并留下了构建C 环必要的官能团。但在制备化合物 2 时有副产物 7 生成, 而将间苯三酚换成间苯三酚二甲醚或三甲醚均未获成功。在这一方法中, 第一步要求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否则会有大量副产物 8 产生。第二步除了得到化合物 5 外, 还有约 5%的O-烷基化产物 9 生成, 以及少量 8, 烷基化试剂的种类对 9 的生成有很大影响, 当 4 为溴代物时, 用 NaH 作碱 9 的收率为 34%, 而用 K2CO3作碱时高达 60%。另外在第三步中还有约 1%的副产物 10 形成。分离得到的 5 是一对非对映异构体 5a:5b 为 1:1 的混合物, 说明这一反应没有立体选择性, 其进一步环化后得到的 6 是 α-苯基和 β-苯基非对映异构体(6a,6b)1:1 的混合物, 8b 桥头碳上的羟基总取与 3a 苯基顺式的取向, 说明反应具有立体专一性。C-8b 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