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军民深度融合建设海洋强国军委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习主席还强调,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这为我们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并高标准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大战略指明了方向。搞好“深度融合”,需要我们从战略层面进行科学规划,也就是以科学系统的方式方法找到和解决战略指导相关问题,实现需求与资源最佳结合,达成战略目标的动态稳步推进。只有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才能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海洋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布局与长远发展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筹划,才能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全局上对我海洋经济进行周密的设计和部署,才能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合理运用、高新技术研发及国防建设领域实现稳步推进。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战略,军地双方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无作。大局意识是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强化大局意识,要求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相关各方,都要以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应当建立高层次的海洋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建设军民融合协调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统筹协调海洋重大事项。国家海洋建设军民融合协调委员会的具体工作以国家海洋局和海军有关职能部门为主承担。这一机构,应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军地双方建设的需求,就是要集聚军地技术力量、攻关力量,合力研发、全力打造具有我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高新技术。主要围绕海上环境、海洋技术、海上工程建设以及建设风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论证、评估和研发,尽快制定海洋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及实施细则,充分利用规划、计划、预算和执行一体化的战略管理方法,统筹协调军地技术和资源,将海洋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任务按领域分解到军地各职能部门,同时要求各职能部门制定本部门、本领域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长期规划、实施细则和对策措施,完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和与军地之间的协调机制,并通过政策法规等形式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机制,切实避免和解决军地双方沟通不够、信息交流不畅、资源共享难以实现、步伐不够协调等问题。这是实现海洋经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织保证。无在军民融合开发中实现双赢中外军民融合实践表明,军民深度融合是实施科技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打破军民之间的体制机制壁垒和各自利益链条,在国家高端层面,统一掌控并整合科研资源配置,以有效促进技术、人才、资金投向投量等要素在军民之间双向流动和互动转化。比如,美国为实施国防科技创新,建立了包括美国国会、国防部、总统科技政策局、技术转移办公室等在内的组织机构,周密制定配套的法规政策,大大促进了军民技术双向互动转移。英国的技术双向转移采取了由设立于国防部的技术转移局统管统配,各级科技中介机构和研发机构共同促进、推动、实施国防与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该机构成立于1999年。目前,英国国防部技术转移局在全国已下设数十个办公机构,主要负责国防技术的转化应用和商业开发,并帮助企业向国防部提供技术成果。这些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在海洋经济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的关键。在军民融合开发海洋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当突出基础设施的共建互用共享。当前,维护我海洋权益、开发海洋经济已经非常紧迫而关键,已经不允许我们军地各铺一摊搞封闭式、自我为主式建设了。必须按照“经济与战备互容、平时与战时结合、军用与民用一体”的建设原则与要求,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中既要兼顾地方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贯彻国防需求,无强化军事功能,寓未来海战场于现实建设之中。这是海洋经济军民融合开发建设的基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