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预备定理)教学目标: 1.掌握预备定理以及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断两三角形相似;2.在探索相似三角形预备定理过程中,感受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3.通过思考交流与教师启发,获得探索问题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原动力。教学重点: 预备定理的证明与应用。教学难点: 预备定理的证明。教学方法: 启发 +探究 +讲授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用具,计算机及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出示情境问题: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什么叫相似比?2、如图,矩形草坪长20m,宽 10m,沿草坪四周有 1m 宽的小路。 小路的内外边缘所围成的矩形相似吗?3、如图两个三角形相似吗?若相似,你是若何判断的, 相似比是多少?若不相似,也请说明。CABEDF4、思考:如图:在△ABC与△DEF 中,∠A=∠D,∠ B=∠E,请问 △ABC 与△DEF 是否相似?思考回答问题:1、2 口答3 题可能的方法:⑴直觉(引导有理有据);⑵度量角与边,再计算(指引这种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但有时会对结果的精确程度质疑)⑶根据格点特性计算(积极鼓励)复习相似形的 有 关 概念,明确否定两图形相似,指出一个不满足的条件即可,而肯定两图形相似,则需要所有对应角相等,对 边 成 比例。而随后的思考,是为了给学生点引一下,预备定理为什么叫 预 备 定理,后继学FABCED明确指出:本节课将研究如何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断两三角形相似。板书课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习中的有关判定定理都要转化为预备定理即以证明,从而感受预备定理的学习价值。发现证明预备定理出示特殊题组:1、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 DE//BC ,并交于点D、E,那么△ ADE 与△ ABC 相似吗?为什么?EBCAD2、如图,在Rt△ABC中,∠ BAC=90 ° ,DE//BC ,并交于点D、E,那么△ ADE 与△ABC 相似吗?为什么?(提示:可设kABAD)EBCAD若将特殊三角形的条件去掉,变成一般的三角形呢?3、如图,在△ ABC 中,DE//BC ,并交于点D、E,那么△ ADE与△ ABC相似吗?为什么?EBCAD口答 1 题;通过计算回答;并认识 到 关 键 是 计 算 :kBCDE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讨论,体会线段转移的来龙去脉。预案:1:过D作DF//AC题组中的 1、2 题,让学生从简单推理与计算推理两个方面认识理解这种图形。尤其是计算推理中所涉及的设未知数的方法,应用非常广泛。而题三需要深入思考,更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