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课程收获与总结1.学习总结与自己的收获“知识管理应用,就好比互联网,不是一个模式的套用”,“不同的企业应用知识管理要有自己的方法”这是第一节课我记下来的两个知识,“知识” +“管理”才是知识管理的全部, 在现代的教育模式下,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的教育是教出了一群会做选择题的学生,对于此我不置可否, 但是不管在大学前还是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 我都对管理学的学科非常感兴趣,因为管理学所解决的问题都是变化多端的,要分析环境,要找准需求,要发现痛点,要打破瓶颈,可以说每一个问题都不尽相同, 所以我在第一节课的学习中, 在我笔记的第一页记下了老师讲的这个点, 就是要提醒自己这是一个要去思考,去学习思想的学科, 我记得乔布斯传里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好的艺术家都是照抄, 而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学习方法论只是第一步,如果想要比别人学习的更好就不能仅仅是听,而更要把显性的知识吸收到脑子中然后再显性化在纸面上,通过另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心智模式” 来不断的强化学习, 现在不能准确的描述出具体的定义,但是我所理解的就是——在知识或信息获取过程中通过听觉或视觉传达给我们后大脑的思考或是定义或是解释的这种过程,这也是我们有 “知识定义” 这种能力的原因吧, 又因为我们需要这种心智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去获取知识, 而知识定义又可以为获取知识来进行服务,获取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获取这一部分学到的更多的是要多角度的去思考,学会了多种多样的获取知识方法,如:自学,寻求合作,雇佣甚至是并购,然后还可以自己创造需要的知识, 这样虽然成本和风险高但是会与公司的实际需求更加匹配,也可以成为自己竞争优势, 同时也可以自由的分享、 转移和存储, 同时通过松下面包机的案例学会了利用 SECI模型去通过“个体 -集体 -组织”之间不断利用将知识显隐属性转化来创造知识, 然后自己的个人作业就是知识分享,虽然弄错了题目改的也很仓促但是也使知识分享的原因和方法记得更加深刻,对于知识利用与存储, 是陪伴我们度过整个学生生涯的模块,知识利用也是获取或转移的目的,但是这部分因为实习原因错过一些课程没能听到老师的讲解和大家的分享,只能慢慢啃书理解了 ... 以上就是我在知识管理这门课中学到的知识和部分理解,下面我会分享一下我的其他理解与实践。2.从个人到组织,从学习到实践1)组织是由我们每一个个体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