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5 确定淬火工艺规范的原则淬火工艺方法及其应用淬火工艺规范包括1)淬火加热方式、2)加热温度、 3)保温时间、 4)冷却介质及冷却方式等。确定工件淬火规范的依据是工件图纸及技术要求,所用材料牌号, 相变点及过冷奥氏体等温或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端淬曲线, 加工工艺路线及淬火前的原始组织等。只有充分掌握这些原始材料,才能正确地确定淬火工艺规范。一、淬火加热方式及加热温度的确定原则淬火一般是最终热处理工序。因此, 应采用保护气氛加热或盐炉加热。只有一些毛坯或棒料的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可以在普通空气介质中加热。因为调质处理后尚须机械切削加工,可以除去表面氧化、脱碳等加热缺陷。但是随着少、无切削加工的发展、调质处理后仅是一些切削加工量很小的精加工,因而也要求无氧化,脱碳加热。淬火加热一般是热炉装料。但对工件尺寸较大,几何形状复杂的高合金钢制工件,应该根据生产批量的大小,采用预热炉(周期作业 )预热,或分区 (连续炉 )加热等方式进行加热。1:淬火加热温度:淬火加热温度,主要根据钢的相变点来确定。对亚共析钢,一般选用淬火加热温度为Ac3+(30— 50℃),过共析钢则为Ac1+(30 — 50℃)。之所以这样确定, 因为对亚共析钢来说,若加热温度低于Ac3,则加热状态为奥氏体与铁素体二相组成,淬火冷却后铁素体保存下来,使得零件淬火后硬度不均匀,强度和硬度降低。 比 Ac3 点高 30— 50℃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件心部在规定加热时间内保证达到Ac3 点以上的温度, 铁素体能完全溶解于奥氏体中,奥氏体成分比较均匀,而奥氏体晶粒又不致于粗大。对过共析钢来说,淬火加热温度在Ac1~ Ac3之间时,加热状态为细小奥氏体晶粒和未溶解碳化物,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球状碳物。这种组织不仅有高的强度和硬度、高的耐磨性,而且也有较好的韧性。如果淬火加热温度过高,碳化物溶解,奥氏体晶粒长大,淬火后得到片状马氏体(孪晶马氐体 ),其显微裂纹增加,脆性增大,淬火开裂倾向也增大。由于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多,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高于 Ac1点30— 50℃的目的和亚共析钢类似,是为了保证工件内各部分温度均高于Ac1。2 2:注意 :确定淬火加热温度时,尚应考虑工件的形状、尺寸、原始组织、加热速度、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等因素。在工件尺寸大、加热速度快的情况下,淬火温度可选得高一些。因为工件大,传热慢,容易加热不足, 使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