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一)、形象的内涵诗歌的形象也叫意象。它是熔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可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三大类。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事物形象包含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和物象(如《蝉》中的蝉);景物形象主要是诗人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客观的景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诗歌中的意象更多的是指事物形象与景物形象。(二)、鉴赏策略诗歌形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它具有多义性。把握诗歌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是诗歌鉴赏的要点。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分析、判断意象中注入的诗人自我的意念和感情;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在进行形象分析训练时,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下面具体示例:1、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让自己进入到诗中,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因此,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鉴赏时要学会知人论世,关注作品中意象的选择人物自身的一举一动。看下面几例: 例 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 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解析:诗人曾被贬为龙标尉,从贬所回江宁后,适逢友人要去家乡洛阳,于是写下这首诗,想请友人代为说明自己是清白无罪的。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而运用晶莹透明的“冰心”这一传统意象自喻,一个为官清白,心地纯洁的诗人形象便跃然纸上。例 2: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问: 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解析: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例 3:观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