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智慧与现代管理 -----孙武与《孙子兵法》 袁 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各位老前辈好,我以前来讲过一次孟子,总觉得时间不太够,三小时说一个“子”太勿忙。我们今天讲孙子,即孙武,中国古代大军事家,他和孔子、老子是同时代人,主要活动于春秋末年。我们都知道《孙子兵法》,和老子的《道德经》字数都不多,不到六千字,加上万把多字的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智慧三书”。如果讲中国古代“智慧”的话,源头当推这三部书,今天介绍的就是孙子和《孙子兵法》。 我写了一本《孙吴司马兵法---管理学的解说》,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5 年出版。我本人在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书,讲公共管理学,今天讲课我们就不去咬文嚼字,推敲兵法原文,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以《孙子兵法》为中心,谈一谈古代兵法智慧和现代管理,这在当今也是热门话题,讲课力求通俗,不象上次那样讲究学术性,而是放开来古今中外纵横谈。 一 战略和战术是兵家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兵法和管理有什么关系?兵法是讲战略与战术的,管理也要讲战略与战术,现在就有专门讲企业战略管理的。1976 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邓小平“拨乱反正”搞改革开放,什么叫拨乱反正?就是说原来是奔着某个方向走一条路,现在要改换方向走另一条,“改歪归正”,这叫做战略转移。国家的发展方向、国家的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国家战略目标是什么呢?一个非常虚幻的目标,那就是进入共产主义。大跃进、人民公社是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建国以来前三十年国家战略目标,说穿了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乌托邦目标,要“穷过渡”,沒有裤子穿也要迈进共产主义。文革时有一句流行话,“小车不倒只管推,一直推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什么只管“推小车”,不搞高新尖科学技术呢?邓小平拨乱反正搞改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不再诉诸革命理想,国家战略目标改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这就很实际,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看得见摸得着。以四个现代化的国家战略目标取代了共产主义这个虚幻的目标,所以才叫拨乱反正。而战略目标问题,正是兵法所研究的。 兵法也研究战术,邓小平的改革战术是什么呢?就是“猫论”和“摸论”,“摸着石头过河”,军事上叫试探性进攻,以点带面,先试点后铺开,如特区建设、股票等都是这样。改革以市场价值取向取代了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以前是高调意识形态,文革及其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