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实现准确的单书核算 山东人民出版社 康德胜 按照2004 年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布的《新闻出版单位财务核算办法》,出版单位财务日常管理应进行单书成本核算、库存商品明细账核算、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核算和其它业务收入核算。另外,无论对编辑部门进行年度效益考核,还是对编辑个人进行年度效益考核,都需要对单书进行准确的核算管理。 我社是集团内较早进行单书核算的单位。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要想实现准确的单书核算管理,财务人员应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一、 必须借助专业的、完整的出版 ERP 信息化管理系统。 众所周知,出版单位的财务核算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既有类似工业企业的成本归集和费用分摊,又有物流和类似商业企业的销售核算,且出版单位年生产品种太多,除了每年众多的新品种, 还有大量的重印、再版品种。以我单位为例,年出新书 300 多个品种,重印、再版每年有 400 到 500 种,财务需要日常核算管理的图书成本卡多达 4000 张,在销图书 6000 多个品种。不同品种的图书其成本发生的时间性和差异性非常大,其销售方式、数量、折扣等也不尽相同。如此大量的核算工作,没有专业的、完整的出版 ERP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很难完成的。 二、 必须明确核算对象,建立合理的成本卡片。 我社早年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于生产是按付印单管理的,财务成本卡也是根据付印单对应建立的,付印单与财务成本卡一一对2 应,在销图书则与之形成了多张成本卡对应一本图书的关系。其数据关系如图示: 这种按印单核算管理,尽管在归集材料费用和工价费用时比较直观,后期完工结转也比较方便,但在处理印次稿酬、审稿费等费用时,就只能落到某一张印单成本卡上,存在诸多不便和缺陷。同时后期处理销售成本时,由于存在三层对应关系,要做到如实结转主营成本,几乎不可能。另外,这种按印单核算管理还有一个缺陷,就是必须等到图书下厂印刷后才能建立对应成本核算卡片,使得一些图书在印前发生的费用无法及时、准确归集。而采用建立临时卡片的方式,后期正式卡片建立后又要进行费用转移,十分麻烦。 后期,我社引进上线了完整的出版 ERP 系统,图书开始按印次建3 立成本卡,按版次(品种)进行效益核算。其数据关系如图 2 所示; 按印次核算不仅简单清晰,而且确保了后期销售可以按照印次成本归集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管理。同时新系统可以根据已经确定的选题,在立项时自动建立成本卡,减少了财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