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概述一、神经组织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组成神经组织的细胞有两大类,即神经细胞(nervecell)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cell)。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1 .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依据某些结构特征可分辨出三个组成部分;细胞体(soma)、树突(dendrites)和轴突(axon)。2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目前较为确定的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转运功能,构成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代谢特质的“转运站”;②参与血脑屏障的组成;③构成神经纤维的髓鞘,具有绝缘作用;④填补神经元的缺损;⑤参与离子和递质的调节,胶质细胞可摄取和贮藏神经元所释放的递质,必要时重新释放出来,以调节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 .神经冲动的产生(1)外向电流和电紧张性电流(2)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2 •神经冲动的传导(1)局部电流学说:无髓鞘性神经纤维上冲动的传导形式。(2)跳跃传导学说:髓鞘性神经纤维上冲动的传导形式。3 .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1)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3)双向传导4 )相对不疲劳性三、神经无间的信息传递1 .化学性突触传递(1)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两膜之间为突触间隙突触小泡(2)突触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是由于突出触后膜对 Na+、K+,尤其是 Na+通透性升高而去极化所致。抑 制 性 递 质 导 致 突 触 后 膜 的 超 极 化 , 称 为 抑 制 性 突 触 后 电 位(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IPSP),IPSP 的幅度因神经元膜电位水平的不同而改变。IPSP 的机制主要是对 K+和 CL-尤其是 CL-的通透性升高。突触后神经元的反应,取决于许多突触的同时或在一段时间内先后施加影响的总和。空间总和时间总和。2 .电突触传递电传递的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即突触延搁),电突触常可和比学突触一起构成混合突触。四、中枢抑制1 .突触后抑制(1)传入侧支性抑制(2)回返性抑制2 •突触前抑制第二节运动的神经控制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 .脊髓神经元(1)运动神经元池:一块肌肉通常接受许多运动神经元的支配,支配某一肌肉的一群运动神经元,称为运动神经元池。其中有大小 a 运动神经元和丫神经元。2)中间神经元:位于传入与传出神经原之间,起介导信号的作用。(3)运动神经元的输入:接受来自包括感觉传入信息在内的各方面的信息输入。2.脊髓反射(1)牵张反射:一种以腱反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