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今天推荐的文章选自稻盛和夫的新书《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在本书的导读里,稻盛和夫阐述了自己写这本书的根本目的。他认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每个人只追求事情的结果和个人胜利的果实。所谓的道德、同理“心”已经丢失了。他由此向世人发出郑重的嘱托:只要凭着利他之心、感谢之心、谦虚之心、知足之心、强韧之心,坚持贯彻正道,时刻培养美好心根,积极实践,没有人不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就是这些看上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方法,蕴藏着人生转机的力量。本文选自第二章“动机良善”,在本章中,稻盛和夫先生通过回顾其一生的重要时刻,揭示了做人、做事动机良善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你的“心态”会对工作和经营会产生重要影响,只要“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共勉。01在利他的地基之上建立成功的大厦京瓷创建之初提出的经营动机是:把我个人的技术发扬光大。让我开发的精密陶瓷技术广为人知,并用这个技术制造优良的产品,这曾是京瓷公司的使命和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创办京瓷公司,是为了实现我作为技术人员的个人梦想。但是,创业第三年的某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公司存在的意义。十余名上一年刚录用的高中毕业的员工,突然来到我的办公桌前,排成一列,递上一纸“要求书”,态度强硬。其中罗列了加薪、奖金额度等待遇改善以及未来保障等要求。他们说:“如果不答应这些要求,我们就全体辞职。”成立不久的公司,没有什么实力,对他们的要求不可能照单全收。而且,对无法兑现的事情做出承诺,是不诚实的行为。我把他们带回我当时的住所,那是只有三小间的市营住宅。我拼命说服他们,经过三天三夜的促膝长谈,最后,他们总算全都理解了我的想法,接受了我的意见。但是,那一夜我却失眠了。“所谓企业经营,难道是这样的吗?我竟然走上了这条艰苦的道路!”我心里既迷惑又后悔。回顾自身,我出生长大的鹿儿岛,以及父亲经营的印刷作坊,都在“二战”临近结束时遭空袭被炸毁了。战后,母亲靠着变卖和服等手段,让七个孩子吃上了饭。在这样的家庭中,只有我一个人提出“非分”的要求,让家人花钱把我送进了大学。因为这个缘故,参加工作后,我一直往老家寄钱,从未间断。连自己的家庭都照顾不过来,怎么还要照顾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员工、保障他们将来的生活呢?这样一想,我甚至有了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