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食散论》部分内容被《诸病源候论》和《医心方》收录2.《甲乙经》的学术渊源《素问》《灵枢》《黄帝明堂经》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3.《甲乙经》的学术价值① 保存了针灸古文献资料(甲乙以明堂为贵,明堂赖甲乙以传)② 弘扬了《内经》针灸学术思想③ 集西晋以前腧穴学之大成④ 确立了针灸操作规范⑤ 汇集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⑥ 首次将针灸知识系统化、规范化,创立了针灸学科⑦ 使针灸学传播到国外,在对外医学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4.《甲乙经》的历代沿革① 《甲乙经》成书于魏甘露年间② 梁代阮孝绪《七录》最早记录《甲乙经》③ 杨上善、杨玄操明确指出《甲乙经》作者为皇甫谧④ 《旧唐书•经籍志》注曰“皇甫谧撰”最早承认作者为皇甫谧⑤ 《小品方》最早引用《甲乙经》①《甲乙经》成书于魏甘露年间(公元 256~259 年)。或云成于公元 256~282 年间,如李鼎。② 最早记载《甲乙经》的书目是梁阮孝绪编于普通四年(公元 523 年)的《七录》。③ 在《隋书经籍志》中亦记有“黄帝甲乙经十卷”。④但至《隋书》并未注明该书的作者是谁。就连同时期成书的《晋书皇甫谧传》中列举了皇甫谧的很多著作名称,也唯独没有这本在当时已经有极大影响的《针灸甲乙经》。⑤ 最早指出《甲乙经》作者是皇甫谧的是隋唐医家杨上善、杨玄操,如《太素》任脉、冲脉篇杨上善注文两处称引"皇甫谧录《素问经》”文字;杨玄操序《八十-难经》云:“皇甫玄晏总三部为甲乙之科”。⑥ 唐以后似乎也并无人怀疑皇甫谧是《针灸甲乙经》的编著者。现存目录学著作中,最早注名《甲乙经》为“皇甫谧撰”者系成书于五代后晋时期的《旧唐书经籍志》。⑦ 最早引录《甲乙经》的医书是五世纪中叶陈延之《小品方》。⑧ 唐朝时《甲乙经》尤其广泛流行,如孙思邈《千金方大医习业》云:“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等诸部经方。”⑨ 唐王焘在《外台秘要明堂序》中说:“夫明堂者,黄帝之正经,…皇甫士按,晋朝高秀,洞明医术,撰次《甲乙》,并取三部为定,如此则《明堂》、《甲乙)》是医人之秘宝,后人学者,宜遵而用之,不可苟从异说,致乖正理。”可见,隋唐时期人们已经认定皇甫谧就是《甲乙经》--书的作者。四宋臣国子博士高保衡、尚书屯田郎中孙琦、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在新校正《黄帝针灸甲 Z经》时不但肯定了皇甫谧是《甲乙经》一-书的作者,还高度评价了皇甫谧在针灸学上的贡献及其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