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不能忘记的屈辱——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北五十家子镇中心小学刘春教材分析:《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第一课《不能忘记的屈辱》第三部分内容。讲述了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通过学习,通过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血腥历史。了解政府无能、国家科技不发达,致使国家和人民陷入苦难之中。同时再一次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不会被欺负。由于是已经过去的事情,是历史,所以,“讲述受侵略史——了解受侵略的原因及事实——阐述自己的感受——产生共鸣”是你本节内容的探究思路。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离现在的年代久远。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所以要求学生课前有充分的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血腥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案例,证明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认识侵略者的残酷性及其不容置疑的历史罪证。2、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要牢记历史,正视历史,学习用联系的观点,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教学重难点: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者带来的伤害与屈辱。难点:知道屈辱的过去,并且不要忘记过去。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学习动力。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2、教师准备与本主题有关的一些视频材料、音乐及文学作品ppt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活动一歌曲引发话题【播放音频:《松花江上》】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谈感受。学生:(1)欣赏音频。(2)根据情境谈感受。教师:这是中国人民遭受侵略时发自内心的痛苦呼声!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历史,感受中国人民在日本屠刀下的滴滴血泪。板书课题:《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歌曲引发话题二、开展活动,充分体验活动二被蹂躏的东北沃土一、九·一八事变1.播放小视频:《九一八》2.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什么?3.学生看视频。4.日军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设计意图:了解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案例,证明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5.教师提问:每年的9月1日,在辽宁沈阳的上空都会响起撕心裂肺的警笛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它提醒人们不要忘记1931年这一天,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谈话:同学们,我们在电视或电影中听到过警笛声吧,你们的心情怎样?想一想,如果我们天天都会听到这样的警笛声,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回答6.阅读九一八事变及其相关的历史内容。学生阅读九一八事变及其相关的历史,谈自己的看法。7.看日军攻占沈阳,在城墙上射击和逃难的东北民众两幅图片,谈感受。(板书:九·一八)(设计意图:要同学们记住这段历史)二、原731细菌部队日军老兵的忏悔1.教师过渡语: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日军在我国东北犯下什么滔天罪行?日军731细菌部队活体实验2.指导学生读一个原日军731细菌部队的士兵的忏悔。学生自己读文思考讨论:他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为什么要为中国受害者作证?(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日本帝国主义的无耻罪行。)三、8·4事件事实上,我们身边也保留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罪行的证据。出示日军2003年8·4事件的资料。出示图片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发现点及李桂珍一家的图片学生读资料,根据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侵华日军带给中国人的苦难。)活动三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1.教师引语: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累累,其中就有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2.出示日军在在江边惨遭日军杀害并焚尸的南京市民尸体和日军将中国人活埋的图片3.读南京大屠杀的材料,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读文看图片谈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铭记惨痛历史,永不忘国耻。)4.引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只是看了图片,文中的材料。下面我们再看一段视频,你又会感受到什么?5.教师引语:日军惨无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