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的新形式青岛市城阳第七中学韩 超一,提出背景(一)校情学情笔者根据现有的大部分学校心理辅导的实现途径及学生特点提出本课题。心理健康的两大支柱是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但是在学校中一般有个别心理辅导,缺少团体心理辅导。在一般的班集主题活动中容易出现形式花哨、浮光掠影、范围过大、反馈不及时的弊端。“校园里的学生,其基础状况、智力水平有着不可回避的千差万别, 他们的兴趣爱好、 潜能性向五彩斑斓。 ”李希贵校长在《教育的大门管不住了》一文中如是说。所以社团活动是解决班级主题活动的刻板性和单调性的有益途径,也是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学生的厌学心理的良好途径。中学生相对小学生心理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服从思想方面,小学生较为服从,中学生则对批评相对敏感,具有理想主义,喜欢争辩,吹毛求疵;在性别发展方面,小学生有性别隔离现象,中学生则有异性相互吸引的现象;10 岁以前, 是道德的他律阶段,认为规则是死的,10 岁以后,是道德的自律阶段,认为规矩是活的。所以,中学生出现一些逆反、渴望被理解、难以正确地自我定位、找不到在集体中的位置等现象是很常见的,需要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针对以上校情和学情,笔者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在学校社团活动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二)理论依据马卡连柯认为: “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以后, 集体自身就能成为伟大的教育力量了。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在社团中组成的团体可以满足学生社交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社会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研究证明,在一个团体中,如果成员之间有了埃互信,团体的凝聚力会更强,也将能更有效地发挥团体的效能。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指出,学习是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的综合,实验表明,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有替代强化的作用。人从一出生就处于不断成长及改变自身的过程中。人的潜能随着对社会的适应与再学习而不断增长。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提供了有指导的社会学习情境,通过团体的经验与现代心理学智慧,增进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心理学中,团体辅导的定义是面向普通学生开展的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它是通过运用团体的情境,设计出活动,用来预防个体在发展阶段中会碰到的各类问题所引发的一般性困扰。二,实施步骤学校里常见的社团有舞蹈合唱团、器乐团、书法团、球类运动、航空航天、趣味实验、法律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