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社旗二高毕业班2013 年春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蒋弘毅审核人戚海玲郭立荣 2013-5-31 说 明: 1、本次考试满分150 分,时 长 150 分钟。2、请妥善保管好试题卷,以备评讲。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称之为“书话”的一类文字,现在写的、读的和谈的人渐渐多起来了。但是,如果要考究这种文体究竟起于何时,创于何人, 或初见于何书, 倒又没有一定之说。包括“书话”的名目,其始用和沿袭的源流,似乎同样的不甚明白。恐怕它与其他各种文体一样,是经过不短的历史而逐步形成的吧。中国自古就有为书籍(藏书)写题跋的传统。题跋的形式一般都比较简短,内容则相应广泛,诸如版本、装帧以及购藏经过,读后的印象、心得之类,都有所涉及。甚至也有借题发挥地针对当时的政治形势、社会风习发些议论的。 可谓不拘一格,最为灵活自由。大凡爱书的人每得一种新书、在诵读赏玩之余,总不免要随手写上一些有关该书的话题。这种文字可能也就是后世所谓书话的发端。但较之于传统的题跋, 现在的书话在写法上大多更侧重于对书的内容、义理的品评、阐发,这也是势所必然,因为传统题跋中的某些重要话题,如版本等,对于晚近新刊书籍来说,几乎已经无话可说了。这从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明, “书话”的文体和内容有其因时代不同而变化的特点。不过,作者的手眼和品性的高低,在书话中却是一目了然的。书话看似学术中的小品, 其实也是很难写好的。 它首先要求作者有丰富的读书经验。读书不多,就无以鉴别书的品质优劣。勉强议论,往往无的放矢,不得2 / 17 要领,而这又与作者的学识有关。 书话贵在体现作者独到的品书心得,不仅提供有关书的知识, 而且也需研求学问, 抒发一己之见。 即使是对事实、 材料的陈述,也能见出作者辨析、取舍的独出心裁。所以,书话中的高手,往往也就是学问上的大家。博约精审,同样可以作为书话作者的基本要求。此外,书话的行文虽无一定之规,但严格说来,也有相当的约束。立言有据,言简意赅,阐明书品,指示路径,这应该是书话的文体精神。空发议论,枝蔓无度,则是书话的大忌。书话自然也得有情趣, 能使人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性情,体会到读书的愉快。 但这往往是由一词一句引人会心一笑,如果一味铺陈, 专事抒情, 即使文字颇为耐读,却也大失书话的旨趣了。近代学者中,可称以书话名家者,有叶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