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张海霞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习和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创新兴趣环境方法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能力的培养已摆到重要地位,而创新能力仍是能力的核心。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肩负培养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任重而道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入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四敢”精神(敢说,敢想,敢做,敢争论)和积极的创新欲望。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创新意识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作前导,创新也只是痴人说梦。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才有可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所钻研、有所创新。数学家华罗庚这所以能在数学界做出突出贡献,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对学习钻研数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他最终成名的关键。所以,只有以兴趣作为前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有可能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有趣问题开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与教材有关的并有趣的问题,有得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保持着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进行学习,乐此不倦的进行钻研。例如学习<<认识几分之一也就是比较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一课,教师可用游戏的方法引导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叫“八戒分西瓜”:师徒四人在西行的路上,悟空说,现在有一个西瓜,分给咱们四人吃,四人分别吃这个西瓜的1/9,1/7,1/5,1/3,怎么分呢?八戒抢着说,我来分,我饭量最大,吃得多,所以我吃1/9,师傅吃1/7,沙师弟吃1/5,大师兄饭量最小吃1/3吧,听完八戒的话,三人都笑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直摇头,这时教师再说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先来学习一个例题,你们就会明白了。这样通过八戒分西瓜,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二)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针对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在教学中提出符合他们的心理的现实生活中有趣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陷入想解决,但已有知识和技能却无法解决的矛盾冲突中。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先把我们市的平面地图展现在学生面前,问学生我们市的面积这么大,却画了这么小的一1张纸上,你知道这张图样画出来的吗?能否根据这幅图,找到有关数据,算出我市某地的面积?我用比例尺告诉他们村庄的面积,同学们非常惊奇,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心理,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二、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我在课堂教学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为此我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留给学生,同时在课堂上树产学生“思维无禁区、行为无错误”的观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心理自由,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开课前先让学生猜两个谜语。第一个是“草地来了一群羊”,这个同学们猜了好久才猜出来了是草莓,然后以说一个“又来了一群狼”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是杨梅,这是老师不失时机的问同学们:为什么第一个猜了好久才猜出了,而第二个老师一说出来同学们就猜到了。经过这个游戏不仅拉近了老师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第二个问题是因为有了第一个问题作为基础,从而让学生从三角形、梯形等已知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去思考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