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思路】1. 本选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 是研究空气组成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对于认识空气的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下节课教学——《氧气的性质》提供了基础。2. 学情分析:(1)知识水平:空气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的存在、空气中含有氧气及二氧化碳等。这些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2)心理特点:鉴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实验与个人改进实验的对比,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冲击,引发求知欲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2. 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过程与方法1.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2. 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 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 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3. 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精神。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存在的误差,并分析,设计合理的装置进行改进。【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情境教学、启发讨论、多媒体辅助下,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行程。让学生更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 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该谜语的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