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城县基本情况介绍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是乌兰察布市(地级市)所辖11个旗县市区之一,总面积3458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辖5镇2乡,有蒙、汉、满、回、苗、彝等15个民族。近年来,凉城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屡创新高,经济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三。2008年凉城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27%;财政收入完成5.53亿元,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2亿元,同比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00元,同比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40元,同比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21.1%;万元GDP能耗下降5.68%。三次产业比调整为22:52:26。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县第四次入围西部百强县,排名由2004年的91位逐步上升为76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地区影响力不断提升。一产方面,完成播种面积95万亩,粮食总产首次达到4.56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增覆膜马铃薯1种植面积6万亩,新增日光温室782座、2500亩,普通大棚750座、1500亩。大力发展高效畜牧业,6月末全县家畜总存栏达70.27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7.31万头,肉羊存栏43.4万只,生猪存栏8.9万口。海高牧业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亿多元,进场奶牛2200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通过实施县直单位对口包扶措施,试点村赵家村农家乐旅游、庭院种养等主导产业已基本确立起来。二产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户,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4.2亿元,同比增长41%。电力、化工、制酒、建材、机械制造、马铃薯加工等各项产业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多元化的工业产业格局逐步建立。项目引进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累计引进各类项目50个,到位资金12亿元。日鑫天然磨料超微粉、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温特玻璃真空管、亚光矿业铁矿开采及深加工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日盛民爆集团聚氨酯塑胶材料、海高牧业有限公司高档乳品生产线、黑龙江汉枫缓释肥等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正在进一步洽谈中。同时,面对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我县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积极做好项目上报争取工作。截止目前,已整理上报了5大类、47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12亿元。现已落实项目9个,投资额2.5亿元;三产方面,不断完善岱海、温泉、猴山、永兴湖、贺龙革命2活动旧址等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档次和接待能力明显提升。全年累计接待区内外游客65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达到1.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2亿元,同比增长21.4%,第三产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具体情况如下:一、区位情况从行政区划看,我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是乌兰察布市(地级市)所辖11个旗县市区之一,地处大同、呼和浩特、集宁“金三角”腹地,是蒙、晋、冀三省区交界地带的中心。从经济区划看,我县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金三角”交汇处,东南距北京400公里,东距张家口200公里,南距煤都大同110公里,西距呼和浩特100公里,北距集宁90公里,东北距著名的陆地口岸二连浩特490公里。西距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仅1小时车程,南距大同机场2小时车程,被称为“京津后花园”。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企业和产品更快更宽地开辟市场打下了不可多得的基础和条件。二、交通情况我县交通便利,京包铁路、京呼高速擦边而过,大准铁路横贯县境。县内梅岱、呼阳、凉水、岱虎等高等级公路的建成通车,使我县与京包、集二、集通、在建的集张铁路和110、208、京包、京大、宣大、德大、大运、呼鄂、省道103线、呼满省际大通3道等高等级公路相通,与国内东西、南北最长的两条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和二广高速惟一的交汇点集宁仅半小时车程,构成了一个面向京津唐乃至全国的道路交通网络,我县已跻身首都4小时经济圈内。完备的交通条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优势。三、资源情况我县资源富集,各类物产形成了完整的资源链,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开发利用价值。1、矿产资源方面,全县已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