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颌位关系记录:是指用禾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 1/3 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位置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以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口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禾关系。2、全口义齿的平衡禾:全口义齿的平衡禾是指下颌在正中禾及前伸、侧方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牙齿都是能同时接触的一种咬合关系。3、无牙颌印模:是用可塑性印模材料取得的无牙上、下颌牙槽嵴和周围软硬组织的阴模。一、填空:1.全口义齿是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修复体)。2. 全口义齿的修复对象是牙列缺失的患者,是为无牙颌患者解决全部天然牙的缺失和部分软、硬组织吸收与改变而制作的修复体。3.全口义齿由人工牙和基托两部分组成。4. 牙列缺失是指患者上颌、下颌或上下颌的天然牙全部缺失,是临床上常见的修复病例,多见于老年人。牙列缺失的最常见病因是龋病和牙周病。5. 牙列缺失患者的上下颌称为无牙颌。6.在口腔前庭,唇、颊系带之间区域为前弓区,颊系带以后为后弓区。7. 前颤动线为硬腭与软腭腱膜结合的部位;后颤动线又称为“啊”线,约从一侧翼上颌切迹延伸至对侧的翼上颌切迹。前后颤动线之间的区域,称为后堤区。作为上颌全口义齿后缘的封闭区,义齿基托组织面在此区域应向黏膜方向突起。8.后堤区前后向宽度因腭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即硬腭平坦形、硬腭高拱形、中间形。9•牙列缺失后,会出现牙槽嵴的吸收。吸收在缺失后前 3 个月最快,3〜5 个月吸收速度减慢,大约 6 个月后吸收速度显著下降,拔牙后 2 年吸收速度趋于稳定,每年以 0.5mm 的水平吸收,将终生持续。因此,全口义齿修复的时机应在拔牙后 3〜5 个月;确实急需的,最早也应在拔牙后 1 个月进行。一般情况下,一副普通的全口义齿,使用 3〜4 年后应进行必要的调禾和衬层处理,使用 7〜8 年后应予以重新修复。10. 牙列缺失后,牙槽嵴吸收多少与骨质致密度直接关系,由于上下颌骨内外侧骨板的密度不一,结果上颌牙槽嵴吸收方向向上向内,上颌牙弓逐渐变小;下颌牙槽嵴吸收方向向下向外,下颌牙弓逐渐变大。11. 根据无牙颌的组织和全口义齿的关系,将无牙颌分成四个区,即主承托区、副承托区、边缘封闭区和缓冲区。12. 义齿有三个表面,即组织面、磨光面、咬合面,对义齿的稳定和舒适有很大的影响。13. 全口义齿能附着在上下颌骨上是由于大气压力和吸附力等物理作用的结果。14. 吸附力包括附着力和粘着力。附着力是指不同分子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