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发现》【教材分析】: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先是梦中飞行; 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选编本课的目的, 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 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学情分析】:本课的重点是讲作者童年的发现。 教师引导的着眼点不要放在发现本身,而应该放在发现的过程上。 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知道 “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让学生自主读书,充分地读书,了解作者是怎么发现的。通过读议,让学生明白。作者童年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跟他的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 1、会写 14 个生字,会认 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绞尽脑汁”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2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内容童年的发现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 14 个生字,会认 7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 “胚胎‘祸患、滑翔 ....绞尽脑汁”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引入新课。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3.打开书,预习生字。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2 .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3.让学生读拼音节。4.正音、正字。三、理解词语。1.再读课文,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