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文化名山——黉山一列古老的断层山脉,模亘在淄博盆地的腹部,绵延数十公里,南这座山脉的主峰叫黉山(也写作洪山),又名梓童山。落在山脉的南端,离淄川城十华里。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故乡蒲家庄距黉山只有三四华里,而滋润蒲翁文采的柳泉之水,涓涓北流,几乎触到了黉山的脚踝,然后才掉头西向,恋恋不舍投入孝妇河的怀抱。 在人们的心目中, 黉山不仅娟美缠绵如画, 更是一座蕴藉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山, 喜欢大山的人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大山而引以为豪。一个美丽的传说黉山有旖旎的风光, 它春来淡冶娇美如笑; 夏来苍翠蓊郁如滴; 秋来明净多姿如妆;冬来惨淡恬静如睡。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黉山的形成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黉山不像现在这样,而是高大巍峨,奇峰危崖,陡峭险峻。它不甘居五岳独尊的泰山之下,要与泰山试比高,本领大者称为尊,泰山自恃高傲,没有把黉山放在眼中,愿比高为胜,高者为第一,可尊为王。黉山毫不犹豫,它抖一抖精神,挺一挺腰肢,威风八,鬼使神助,只见山形立刻往上直窜,轰轰隆隆,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只有三天功夫黉山便直上云端,接天蔽日,高度超过泰山一大截。而泰山也使尽浑身的解数,竭尽全力往天拔高,怎奈技不如人,落在了黉山之下。泰山又羞又气,恼羞成怒,便飞奔天庭在玉帝面前状告黉山大不敬。 玉帝听了泰山的苦诉, 便化作一名放牛小儿, 手拿一支赶牛的鞭子,乘风驾云,来到黉山面前。举目观看黉山确实超过了泰山的高度,违犯了上天旨意,这还了得,便跳到半空,抖动手中神鞭,照准黉山用尽神力,拦腰一鞭。黉山不识玉帝面目,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听天崩地裂一声巨响,黉山从半山腰倒塌下来,这才形成了乱石山麻山蟋龙山等等,一直到张店北部的四宝山。这就是黉山山脉。 而山脉的主峰, 则变成海拔 300 余公尺、方圆几十华里的山峰。像是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 娇艳妩媚, 秀色可餐, 又像是一个文文静静的白面秀士,一脸的祥和,浑身充满了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正是缘由这个故事,黉山又称小泰山。这个地区的人们对黉山充满了感情,无比厚爱, 在人们心目中黉山是比泰山还要高大的。从鬼谷洞到郑公书院谈到黉山浑身的书卷气, 那是指黉山及其地区深远的人文积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人说正是蒲松龄饮了柳泉的水,才才高八斗、文采如泉涌,才创作了不朽著作,成为一代文学巨匠。而黉山这条巨龙一低龙首,就能饮到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