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公司治理之——初创企业如何实行股权激励最近一直在密切关注处于风口上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接触了很多创业团队和初创公司,看着一群年轻人带着美好梦想,带着对未来的无限向往,豪情万丈地汇入“全民创业”的队伍之中,不禁为他们激情澎湃的创业热情所感染,也为他们奇思妙想的产品设计所震撼。但同时心中也有深深的忧虑,作为过来人深知创业的艰辛,创业不是过家家,事后拍拍手上的泥巴就可以回家吃饭的,一旦失败是要付出时间、金钱,乃至精神上的巨大代价的。不过想想也就释然,这就是年轻的好处吧,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尝试,去冒险,去疯狂。正所谓“不疯狂,无青春”,只能感慨“年轻真好!”然而当创业初的激情期过后,种种失落和埋怨便会在团队中滋生、蔓延。在和这些初创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常常听到有创业团队成员抱怨公司的利益分配不公,股权分配不公,认为自己吃的像猪,干的像牛,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却没有得到相对公平的回报,心理很不平衡。而企业的发起人也有一腔苦水,认为自己给出的股份已经很多了,却仍然换不来对方的感恩之心,换不来对方的卖命工作。最近接触的一家初创公司(暂称 A 公司)便是如此,同学三人在校期间发明了一款机器人产品,随后三人共同创业,其中一人少量出资并占 90%股份,另外两人没有出资,各占 5%。公司成立至今一年多,现在就已陷入了相互抱怨的泥沼,看来离散伙分家也不远了。而另一家初创电子商务企业(暂称 B 公司)也比较有代表性,公司父子齐上阵,父亲出资,负责商务,儿子出力,负责技术,并且制定了条件很诱人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但先后招聘的几任总经理和部门经理都离职了,反倒让公司内部关系紧张。由于人员流动率较高,且每次人员离职都会带走部分业务和客户,导致现在连正常的运营都难以维持了。在和他们的接触中,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我同意用股权来激励员工,也同意给出更好的工资待遇,但为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这么多年的咨询和投资生涯中,看惯了企业的兴衰浮沉,尤其是大量初创企业“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不由令人扼腕叹息。见得多了,就成了财宝,成了“大数据”,也就有了发言权。初创企业的这些遭遇,其实恰恰是由于没有搞懂股权激励的本质,生搬硬套,不加消化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引入股权激励而导致的。创业者要认识到,股权激励的本质和核心首先是激励,其次才是股权。企业在导入股权激励计划之前,首先需要明白该如何激励,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