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报告实 验 室 名 称 : 三 教 八 层 心 理 学 实 验 室 实 验 课 程 : 实 验 心 理 学实 验 名 称 : 线 段 长 度 差 别 阈 限 指 导 老 师 : 刘 洋 班 级 : 心 理 10-1 学 号 : 10 学 生 姓 名 : 实 验 日 期 : 2011 年 11 月 12 日摘要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10 级 63 人为实验被试, 测量每个人线段长度差别阈限,探究年龄、注意广度等与长度差别阈限相关关系,探究长度差别阈限的影响因素、实验是否对被试造成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结果显示,年龄和注意广度与长度差别阈限存在显著性相关。男女性别在长度差别阈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关键词长度差别阈限注意广度年龄相关显著性差异前言平均差误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另一种方法。其特点在于被试可以主动地并且连续地调整刺激量的大小,因此调动了被试的积极性。在用这种方法测量差别阈限时,被试调整得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AE)就代表差别阈限值。公式为: AE=∑│ Xi -S│ /n ,其中 X表示每次测定所得数据;S表示标准刺激;n表示测定次数。用此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最小变化法和恒定刺激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原因在于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它测得的阈限值只是阈限的近似值,不能与其他方法的结果相比较。计算机的图形显示是通过象素完成的。象素大小相等且等距,因而对由象素组成的线段的长度测定是极为准确的。本实验就用平均差误法来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一、 研究方法1.1 研究被试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10 级学生为被试,共有63 人。有效数据62 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 38 人。1.2 研究工具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平均差误法-线段长度差别阈限1.3 研究方法平均差误法会带来动作误差,应注意克服。在本实验中,有一半次数变异刺激长于标准刺激(简称“长 ”),另一半次数变异刺激短于标准刺激(简称“短 ”)。同时,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应将一半次数在右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右”),另一半次数在左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左 ”)。因此,组合上述4种方法,可得到“右短 ”、“右长 ”、 “左短 ”、 “左长 ”四种方式。实验中每种方式作10次测定,为了消除顺序误差,每种方式又分为两个5次进行,如下表:次数右短右长左长左短左短左长右长右短 1 2 3 4 5 ①、被试仔细阅读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