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墙贴面砖施工工艺及检测标准1、适用范围:本内部施工工艺及检测标准适用于晶宫装饰公司所有在建的内墙贴面砖工程施工。2、施工准备2.1材料2.1.1面砖:面砖应采用合格品,其表面应光洁,方正,平整,质地坚硬,品种规格,尺寸,色泽,图案及各项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和近期质量检测报告。2.1.2水泥:32.5或42.5普通硅酸盐或矿渣硅酸水泥及32.5以上的白水泥,并符合设计和规范质量标准的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复验合格试单,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而且水泥结有小块的不得使用。2.1.3砂子: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颗粒坚硬、干净、过筛。2.1.4石灰膏:用块状生石灰淋制,必须用孔径不大于3mm×3mm的筛网过滤,并贮存在沉淀池中熟化,常温下一般不少于15d;用于罩面灰,熟化时间布不应小于30d。用时,石灰膏内不得有未熟化的颗粒和其他杂质。2.2主要机具:砂浆搅拌机、切割机、云石机、手电钻、冲击电钻、橡皮锤、铁铲、灰桶、铁抹子、靠尺、塞尺、托线板、水平尺等。2.3作业条件2.3.1墙顶抹灰完毕,已做好墙面防水层、保护层和底面防水层、混凝土垫层。2.3.2已完成了内隔墙,水电管线已安装,堵实抹平踋手眼和管洞等。2.3.3门、窗扇,已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堵塞门窗框与洞口缝隙。铝合金门窗框已做好保护(一般采用塑料薄膜保护)。2.3.4脸盆架、镜钩、管卡、水箱等已埋设好防腐木砖,位置要准确。2.3.5弹出墙面上+50cm水平基准线。2.3.6搭设双排脚手架或搭高马凳,横竖杆或马凳端头应离开窗口角和墙面150~200mm距离,架子步高和马凳高、长度应符合使用要求。3、操作工艺3.1施工程序3.1.1施工流序:基层处理、抹底子灰→排砖弹线→选砖、浸砖→镶砖釉面砖→擦缝→清理。3.1.2镶贴顺序:先墙面,后地面。墙面由下往上分层粘贴,先粘墙面砖,后粘阴角及阳角,其次粘压顶,最后粘底座阴角。3.2操作要点3.2.1基层处理:3.2.1.1光滑的基层表面已凿毛,其深度为0.5~1.5cm,间距3cm左右。基层表面残存的灰浆、灰尘、油渍等已清洗干净。3.2.1.2基层表面明显凹凸处,应事先用1:3水泥砂浆找平或剔平。不同材料的基层表面相接处,已先铺钉金属网。3.2.1.3为使基层与找平层粘贴牢固,已在抹找平层前先洒聚合水泥浆(108胶:第1页水=1:4的胶水拌水泥)处理。3.2.1.4基层加气混凝土,清洁基层表面后已刷108胶水溶液一遍,并满钉锌机织钢丝网(孔径32mm×32mm,丝径0.7mm,Ø6扒钉,钉距纵横不大于600mm),再抹1:1:4水泥混合砂浆粘结层及1:2.5水泥砂浆找平层。3.2.2预排饰面砖镶贴前应预排。预排要注意同一墙面的横竖排列,均不得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砖。非整砖行应排在次要部位或阴角处,排砖时可用调整砖缝宽度的方法解决。在管线、灯具、卫生设备支承等部位,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砖拼凑镶贴,以保证饰面的美观。釉面砖的排列方法有“直线”排列和“错缝”排列两种。3.2.3弹线依照室内标准水平线,找出地面标高,按贴砖的面积,计算纵横的皮数,用水平尺找平,并弹出釉面砖的水平和垂直控制线。如用阴阳三角镶边时,则将镶边位置预先分配好。横向不足整块的部分,留在最下一皮于地面连接处。3.2.4做灰饼、标志为了控制整个镶贴釉面砖表面平整度,正式镶贴前,在墙上粘废釉面砖作为标志块,上下用托线板挂直,作为粘贴厚度的依据,横镶每隔15m左右做一个标志块,用拉线或靠尺校正平整度。在门洞口或阳角处,如有阴三角镶过时,则应将尺寸留出先铺贴一侧的墙面,并用托线板校正靠直。如无镶边,应双面挂直。3.2.5浸砖和湿润墙面釉面砖粘贴前应放入清水中浸泡2h以上,然后取出晾干,至手按砖背无水迹时方可粘贴。3.2.6镶贴釉面砖3.2.6.1配制粘贴砂浆⑴水泥砂浆以配比为1:2(体积比)水泥砂浆为宜。⑵水泥石灰砂浆在1:2(体积比)的水泥砂浆中加入少量石灰膏,以增加粘结砂浆的保水性和易性。⑶聚合物水泥砂浆在1:2(体积比)的水泥砂浆中掺入约为水泥量2%~3%的108胶(108胶掺量不可盲目增大,否则会降低粘贴层的强度),以使砂浆有较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3.2.6.2大面镶粘在釉面砖背面满抹灰浆,四周刮成斜面,厚度5mm左右,注意边角满浆。贴于墙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