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摘要:在 IPv6 各种方案中,翻译机制可以实现 IPv4 和 IPv6 的互通。IEFT 提出了多种翻译机制的实现方案,本文基于 IEFT 提出应用层翻译机制,利用 Java 语言实现了支持 HTTP 协议的翻译网关。 关键词:IPv4;IPv6;互通;翻译;HTTP 协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4-10978-02 1 讨论和应用价值分析 HTTP 是 TCP/IP 协议族中重要的应用层协议,是 WWW 实现的技术基础。WWW 是目前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应用,也是互联网进展和普及的重要推动力。据 IAB 统计,目前 Internet 上 80%的流量来自 Web服务器。除了 Web 应用,其他很多服务,如文件传输、音频视频流传输等,也可以使用 HTTP 协议实现应用软件和 SQL 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和互联网上大部分的数据服务都是 HTTP 数据流。随着 B/S 模式的应用软件逐渐成为主流,Web Service 等技术的进展,Internet 上的 HTTP 数据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而由于 IPv6 和 IPv4 的不兼容,不同协议栈的主机间无法进行 HTTP 通讯,甚至在一台双栈主机内部,纯粹(Native)的 IPv4 的软件也无法访问纯粹的 IPv6 HTTP 服务。同样,纯粹的 IPv4 HTTP 服务也无法被纯粹的 IPv6 软件使用。而目前绝大多数 HTTP 相关的应用软件无法兼容 IPv6,重新设计开发这些软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造成现有软件资源的严重浪费,不符合 IETF 提出的 IPv6 过渡基本原则。 因此,假如能够设计一种支持 HTTP 协议的 IPv4/IPv6 应用层翻译网关,就能够在过渡阶段充分利用现有的大量软件资源,实现无缝的、高效的、低成本的过渡,是一种非常具有讨论和应用价值的过渡解决方案。虽然只支持 HTTP 协议的应用层网关不能象网络层翻译网关一样实现所有数据的互通,但是能够实现至少 80%的数据通讯也是很具有有用价值的。而且只支持 HTTP 协议可以简化设计,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也更容易控制。 2 可行性分析 2.1 使用代理方式实现互通的可行性 代理服务器(Proxy)技术不仅可用于 HTTP 协议,其他很多协议(如 FTP 和 SOCKS 等)也支持代理功能。目前代理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HTTP 代理,代理服务器也是 HTTP 协议法律规范中重要的内容。在 RFC1945(HTTP 1.0)和 RFC2616(HTTP 1.1)中对代理服务器的定义和功能做了详细的法律规范。 目前 HTTP 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