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从未签订劳动合同,最长能主张 11 个月的二倍工资小林于 2024 年 1 月 1 日入职某科技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科技公司以小李需要通过试用期、公司刚刚起步人事管理尚不完善为由一直未与小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24 年 6 月30 日,小林离职并提起仲裁,要求科技公司支付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期间的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最终,经过仲裁机构及法院经审理,生效的判决书认定科技公司应依法向小李支付 2024 年 2 月 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期间的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并驳回了小李关于要求科技公司支付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期间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法官释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 82 条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 14 条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本案中,小李于2024 年 1 月 1 日入职,科技公司一直未与小李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因此科技公司应依法向小李支付 2024 年 2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期间的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至于 2024 年 1月 1 日后,小李与科技公司虽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却也依法视为双方间“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在此情况下,小李可以主张要求确认双方间属于无固定期间劳动合同关系,而无法再主张要求科技公司支付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期间的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二、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适用一年的诉讼时效小张于 2024 年 1 月 1 日入职某文化公司,从事图书编辑工作。文化公司一直未与小张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24 年 6 月 30 日,小张离职。2024 年 7 月 1 日,小张提起劳动仲裁,要求文化公司向其支付 2024 年 2 月 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期间的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在仲裁及诉讼阶段,文化公司均提出明确的时效抗辩。最终,法院判决,认定文化公司的时效抗辩成立,仅需向小张支付 2024 年 7 月 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期间的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法官释法】:诉讼时效制度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