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4 上 11 级材料、地质专业《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课组织化 研究与实践型 学习指导书一、学习研究任务:1、 掌握信息检索的特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2、 掌握 50 种以上检索系统(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能;3、 学会编制文摘、索引、题录,撰写综述;4、 提高信息检索意识和图书馆意识,提升信息素养;5、 学会独立系统地分析评价文献信息和有效加工利用信息;6、 增强自学能力、 研究能力和创造性多思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入地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学习研究实践题目: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自定一个专业课题题目,利用 50 种以上的检索系统 (工具),检索收集各种类型的相关文献信息。三、学习基本要求:1、 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明确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传递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和“侍者 ”;自己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学习的主动参与者。特别注意学习过程中的研究性、实用性、 可操作性、 协作性等问题, 重视学习效率和效果。充分利用校内相关学院机房和宿舍内网络计算机自由实习(20 小时以上),充分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优势和特点。2、 努力进行文摘编写和主题标引实践。以课堂学习为核心,充分利用课前与课后时间,根据GB 3793-83 《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GB 6447-86 《文摘编写规则》,运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针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文摘编写和主题标引实践,充分体现研究型和实践型学习的特点。3、 改变学习方式,实行E-learning (电子化学习) 。充分而恰当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环境,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使信息技术成为课程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本课程学习转变为基于资源的、利用网络的自主学习。以阅读教材为主线,以阅读推荐书目 (参考文献) 和推荐网站为辅助,广泛收集、整理、比较、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信息,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随时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 等现代信息工具与教师进行沟通,使信息技术成为课程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体现网络化学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个性化教学特点、新型教学模式(E-Education E-Learning )的特点。四、学习方式1、 课堂理论学习与开放式、实践型、研究型、网络化、个性化学习有机结合;2、 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3、 自主学习与讨论、辩论、协作学习有机结合。五、实践方法与步骤:2 1.分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