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的 RBRVS方法与全成本核算法之比较- 山东[ 摘要 ] 目前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多采用以收入为主导的全成本核算方式。这种方式曾经在激励员工积极性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已经不能适应医疗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 我院借鉴台湾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以工作量核算为基础、以质量控制为重点、 以综合评价为手段的绩效分配方法。 本文将首先分析全成本核算绩效分配方式的局限性,再对我院绩效分配方法做具体介绍。[ 关键词 ] 公立医院 ; 绩效分配 ; 质量控制目前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多采用以收入为主导的全成本核算方式,这种方式曾经在激励员工积极性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全成本核算方式下,很多医院简单的以 “(收入-支出) * 分配系数 =分配金额 ”的模式来实施分配,引发了分配过程中的一些问题【1】。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不能适应医疗改革的需要。1. 以收入为主导的全成本核算进行绩效分配的局限性1.1 无法体现不同医疗服务项目技术和风险上的差异在全成本核算绩效分配方式下,对不同的服务项目简单的给予相同的分配系数。这样,不同项目间的差别仅体现在收费价格上。而现阶段,我国非盈利性医院收费项目标准完全是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2】。物价部门在定价过程中,虽然考虑到了医疗项目的服务成本, 但并不能全面合理的反映不同医疗服务项目的资源投入情况。例如,“剖宫产术 ”定价为每台1000 元。 “食管癌根治术 ”每台3000 元。而两台手术在风险、技术等资源投入上的差距并不是2000 元能简单代表的。如果对所有医疗项目给予相同的分配系数,就无法全面反映提供不同医疗服务所需的技术含量、 风险因素等资源投入情况。 如此以来, 医生可能更倾向于多做风险含量底,技术含量低的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阻碍医疗技术的进步。1.2 难以反映实际工作量和服务质量在全成本核算绩效分配方式下,以科室为单位,以收入为主导,将医、护合并在一起核算。医生、护士的工作成果全都反映在科室的总收入上。然而,医、护工作性质不同, 简单的以收入为核算指标不能反映医、护各自的工作量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变化。1.3 不可控成本较多,科室意见很大在全成本核算绩效分配方式下,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其中,可变成本随着工作量的变化而变化,科室控制能力较强。但是像设备折旧、房屋折旧、人员工资这些成本, 他们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