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应注意的几个常见调整项随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逐步好转,以前因微利或亏损而不太引人注意的企业所得税问题日益凸现。企业所得税汇缴工作涉及到能否真实准确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其常见的调整项主要有:一、营业税金。用《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减去金融机构往来收入的余额再剩以营业税税率,与同表的营业税金额相核对,这两个数据一般情况下应当相符,如果不符,则可能是少计提了营业税金多计提了应纳税所得额,或者是多列了营业税少计提了应纳税所得额。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纳税基数时应进行相应的调整,若是少计提了营业税金,则在计算所的税纳税基数时应减去少计提的营业税金;若是多计提了营业税金,则在计算所得税纳税基数时应加上多计提的营业税金。二、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计算方法一样,用《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减去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后乘以5‰的数额,与同表中对应的栏目相核对。如果实际列支的金额大,则超过部分要调增所得税纳税基数;如果实际列支金额不足,则只能按实际金额列支,不能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三、工资。农村信用社的工资列支采用计税工资扣除办法,即现阶段每人每月税前扣除标准为2000元,税前扣除工资金额为2000元乘以12个月乘以平均人数。实际工资总额为正式工工资,临时工工资,专项奖金之和。如果实际工资总额小于税前扣除工资金额,则不用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实际工资总额大于税前扣除工资金额,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四、“三费”列支。“三费”分别为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这“三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14%、2%、1.5%计算税前扣除金额。如果实际计提金额低于税前扣除金额,则不用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实际计提金额高于税前扣除金额,则应调增所得税纳税基数。五、呆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是按年应提取呆帐准备金科目余额之和的1%实行差额提取。呆账准备金用《业务状况表》中“各项贷款小计”栏的本年末借方余额(加上贴现、待处理抵债资产、其它应收款、长期投资、入股联社资金)按1%的比例计提后的金额与同表“贷款呆账准备”科目的本年末贷方余额核对,二者应该相等。如果“呆账准备”余额大,则表示多计提了呆账准备金,超出部分应调增所得税纳税基数。六、固定资产折旧。根据固定资产年初数、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和折旧方法计算应计提的折旧额,与《损益表》中实际列支的金额相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不用调整所得税纳税基数;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需调增所得税纳税基数。需要注意的是对已通过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一次性列入成本的,但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运钞车、电子设备,不能计提折旧。七、专项奖金。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信用社专项奖金税前可除标准的批复》(国税函[2001]740号)的规定,盈利的农村信用社按不超税前利润的8%的比例据实扣除奖金。财务《损益表》“专项奖金”大于税前利润的8%部分要调增所得税纳税基数。八、上缴管理费。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上缴的管理费必须取得联社或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的合法收据,无合法收据的不得在税前扣除,相应地调增所得税纳税基数。超过比例的调增所得税纳税基数。九、取暖及降温费。企业职工冬季取暖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劳动保护费等支出在省级税务机关确定的最高限额内据实扣除。如实际列支金额低于最高限额,则据实扣除;如多超过最高限额,则调增所得税纳税基数。十、大修理费用。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三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1)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的;(2)经过修理后的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的;(3)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用途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不可在发生期直接扣除,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果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如果符合上述规定,又从费用科目列支的,则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