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员资格考试题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是指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作物产品品质为目的的一系列农事活动。2、模式栽培:模式栽培是以某一生态区和当家品种为对象,用不同的产量和质量为目标,以农业季节为顺序,按照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最佳科学管理体系,就是模式栽培。3、短日作物:凡在日长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称为短日作物。4、长日作物:凡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称为长日作物。5、温度三基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三基点。6、生物产量: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日光能,同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物质进行物质的能量转化和积累,形成各种各样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的总量,即根、茎、叶、花和果实等的干物质重量称为生物产量。7、经济产量:是指依栽培目的需要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8、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9、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方法,就叫生物防治。以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10、植保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就是把防作为植保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11、棉花化学调控:棉花的化学调控就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改变植物内源激素系统,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技术,它包括“促(弱苗长快)、调(壮苗稳长)、控(旺苗徒长)、保(蕾、花成铃)、催(早熟)”五个方面。12、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二、填空题1、设施栽培包括:地膜栽培措施、无土栽培、工厂化育秧、温室、大棚栽培等。2、目前地球上有40多万种植物,其中已被人类利用的有3000多种。3、按照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将作物分为:长日作物、短日作物、中性作物、定日作物。4、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来分类,作物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及绿肥作物、药用作物四大部分。5、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二者以花芽分化为界限。6、从作物的生育时期来说,禾谷类作物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棉花的生育时期分为出苗期、真叶期、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7、玉米的根系属须根系,包括三种根:初生根、次生根、支持根。8玉米的叶由叶片、叶鞘、叶舌三部分组成。9、兵团各团场的农业生产对播前整地的质量提出了六字标准“齐、平、松、碎、净、墒”。10、棉花在分类上属锦葵科,棉属。11、玉米在分类上属禾本科玉米属。12、小麦开花授粉最适宜的温度是18—24℃。13、棉花的一生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的时期在初花期。14、棉花的长势长相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徒长型、早衰型、正常型。15、棉种的发芽率必须达到80%以上为符合要求。16、棉花要吸收水分达到自身重量的55%,才能发芽。17、棉花的出苗期是指田内有50%的棉苗子叶展开,此时即为出苗期。19、棉花的三桃是指伏前桃、伏桃、秋桃。20、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是亩株数、株铃数、铃重、衣分四部分。21、棉花高产田三桃比例分别是伏前桃30%、伏桃60%、秋桃10%为最佳。22、棉花的花由花柄、花托、苞叶、花冠、花萼、雌蕊、雄蕊、子房等几部分组成。23、昆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24、棉铃虫发育最适合的温度是25—28℃,相对湿度70%—90%。25、棉蚜发生的最适宜的温度是23—27℃,相对湿度40%—60%。26、农作物发病后的症状表现主要分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等五种类型。27、产生农作物病害的病原菌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菌三大类。28、棉叶螨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29、农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五大类。30、按作用方式杀虫剂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特异性杀虫剂五种。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