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2、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3、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二、填空题: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3、农业气象学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4、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平行)观测。三、单项选择题: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D)。A、大气物理学B、地球物理学C、物理气象学D、大气科学2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B)。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四、多项选择题:1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C)。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土壤肥2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A、温度B、空气湿度C、能见度D、降水量五、问答题: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3分)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1分)第一章地球大气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大气的正确叙述是(C)。A、几乎全部的水汽、尘埃、氮、氧都集中在对流层。B、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二氧化碳。C、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D、臭氧能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2在大气的所有气体中,对农业作用最大的气体有O2、H2O、CO2和(B)。A、H2B、N2C、NH3D、CH43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大气层是(A)。A、近地气层B、平流层C、电离层D、散逸层4CO2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是因为它(B)。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B、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D、对杂草及病虫害繁殖有影响5臭氧在(C)km处含量最高。A、0-10B、12-15C、20-25D、15-256下列关于地球大气成分说法正确的是(B)。A、干空气是混合气体,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液化。B、水汽是大气中唯一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相变的气体成分。C、臭氧主要集中在距地面20~25㎞的气层中,主要吸收红外辐射。D、气溶胶粒子能够削弱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7在CO2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C)呼吸作用释放的CO2。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确定8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B)。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9大气中的水气(B)。A、对地面有降温作用B、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集中在近地气层及以上的大气层D、随海拔高度变化较小10风可调节补充空气中的(B),有利于光合作用。A、N2B、CO2C、O3D、H2O11、干洁大气的主成主要包括(B)。A、O2、O3、CO2和固体微粒B、N2、O2、ArC、O2、CO2、ArD、N2、CO2、O312、大气结构指大气(C)。A、从地面到大气上界空气的成分变化。B、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气象要素的分布特征。C、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和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分布的特征。D、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组成成分。13、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是(C)。A、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降低,湿度增加。B、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升高,湿度降低。C、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湿度增加。D、随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