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校本教材农业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编写委员会:丰东升、王健、王海山、占锦川、石达祺、孙修东、朱轶峰、张向飞、李磊、沈晓晖、耿铭慈、谢锦平(按照姓氏笔画排序)二零一四年二月前言近几年,物联网成为全球热点,其飞速发展带给我们无限遐想,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物联网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而农业可以说是物联网应用需求最迫切的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近几年我国的农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我国人口众多,面对不断加大的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的压力,以及耕地水源等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现实,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无疑给这古老的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依靠传感技术、无线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农业物联网可以实现农业精细化管理,提升农业各环节智能化程度,实时获取动植物生长发育状态、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生态环境的实时信息,并进行科学调控,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2009年,物联网骤然升温,农业紧跟时代潮流,短短几年间,农业物联网遍地开花,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11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组织实施了北京市设施农业、江苏无锡养殖业等三大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2013年,又启动了天津、上海、安徽等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并认定了40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这种力度和速度堪称空前。目前,各地纷纷展开了农业物联网试点,物联网技术在大田生产、设施农业、果树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以及农产品物流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涌现出了一批实践的典型。在此形势下,本人认为探讨农业物联网的基本理论框架,明晰其技术体系,及时总结梳理已有的案例经验,进而探讨农业物联网的运行机制和应用模式,在现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年来,我与团队成员一起,在农业物联网方面摸索前行,从生产管理系统到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从单一的GIS系统到综合的智慧农业,在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明确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形成了一批核心产品,在农业物联网的感知、传输、控制、应用等关键技术领域都取得了突破。这个过程中,有过许多尝试,也有过许多失败,但是也收获了许多,对团队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对未来的发展道路作出展望,也是我要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本书题为《农业物联网应用》,因此重点围绕“应用”来写,总计七章。第一章阐述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第二章是农业物联网的概述,除了明确其内涵外,还按照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应用层的分层模型建立起了农业物联网的基本体系,并介绍了产业组成、产业特征以及运营模式;第三章介绍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情况,分别从水产养殖、大田种植、畜禽养殖、设施园艺以及农产品溯源五个方面来说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第四章介绍了国外农业1物联网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国外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等内容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第五章则关注国内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分析了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环境、应用概况,重点介绍了北京、上海等十四个重点地区的发展应用;第六章在前文论述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重点;第七章则选取了鄂尔多斯的生态养殖应用、光明米业的智慧大田应用、菜管家的冷链运输应用、和食用菌的优化培育四个农业物联网的典型应用案例作了详细介绍。在他人研究基础上,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农业物联网的概念、核心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并以产业应用为重点,详尽分析了物联网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需求和应用状况,给出了典型应用案例。本书整合了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力求全面、科学,对农业物联网目前的应用状况作了梳理、归纳和总结,特别是对北京、上海、黑龙江、江苏等重点地区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情况作了逐一介绍。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此书了解到农业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全貌,并通过实例对物联网有更为直观的理解,从而正确把握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方向。本书凝聚了公司团队的智慧和见解,在...